「時窮節乃見」,面對傳染力極強的非典型肺炎病毒,兩岸三地醫護人員的質素顯露無遺。
在內地,掌握着龐大社會資源的黨和政府,利用全國上下、各級傳媒喉舌大肆宣揚一個又一個非典模範,以烈士、獎章、政治前途為利誘的同時,又嚴格規定「望炎而逃」的醫護人員,將被開除黨籍和職位。
不過,在鋪天蓋地的政治宣傳下,內地多個城市均曾出現少數醫護逃兵。醫護人員短缺的北京市亦曾出現「護士逃兵」,即使當局增加十倍月薪,也招聘不到醫護人員。而粵西湛江雷州市亦有護士以向同學借口罩為由,擅自離開醫院,被院方開除。
在海峽彼岸的台北市和平醫院,上月因院內疫情擴散而被強制封鎖,醫院內數十名護士拋下大批病人不顧,突破封鎖大逃亡。走不了的醫生、護士則呼天搶地,嚷着要跳樓。
相比之下,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刻,在香港,醫護人員卻一直默默堅守着崗位,對病人不離不棄。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麥國風稱,本港醫護人員一般服從性較高,會理性面對工作上的問題及困難,故甚少出現「逃兵」。加上護士學生必定要修讀倫理學,培養專業操守意識,而護士管理局亦會要求,所有護士遵守「香港護士專業守則及倫理準則」,有助提高護士的專業操守水平。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