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非典型肺炎疫情漸趨穩定,兼業主降低放盤叫價,地產商又個多月未有全新盤推出,二手成交逐步增加。美聯物業統計,35個大型屋苑,在剛過去一周有136宗買賣,成為今年最多的一周。不過在市場短期內仍供過於求,今年樓價有下跌壓力,估計至05年供求或可平衡。
該行統計,3月底至4月初疫症爆發,令該周的二手住宅交投萎縮至38宗,隨後數周拾級向上,剛過去的一周較前周多四成半。其中疫情較輕的港島區,增幅顯著,8個屋苑共有51宗交易,擴大1.8倍。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說,一手貨尾銷量也回增,有見市民置業信心漸漸恢復,發展商開始展開推盤計劃,他估計,本季有約5000個新單位推出,較上季少兩成六。因全年可出售單位達6萬個,相信發展商應會採「重量多於重價」的策略。
為免直接大幅劈價,發展商會着重以優惠招徠。他估計,本季樓價會再跌3至5%,上季已跌逾7%。個別供應多的西九龍、將軍澳及離島區受壓較大。
他說,短期住宅仍然供應過量,但統計顯示,供應正逐步收縮。以每年約有3.5萬個新生家庭,加上政府之前的救市措施,及以貸款協助市民置業,和換樓動力等,購買力會不斷流入市場,預期至05年,供求失衡情況會改善。
另外,利嘉閣研究部資料顯示,由於大單位未來數年供應大減,例如實用面積逾1722方呎的供應,由去年的778伙減至05年的105伙,為10年新低,令豪宅供不應求。因此估計豪宅市場,特別是港島南區,樓價也會率先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