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官員和商界人士已開始籌謀,在世界衞生組織宣布撤銷本港的旅遊警告那一天,發起除口罩日,甚至燒口罩日。但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昨與世界衞生組織高層開會後,暫時仍未說服對方承諾短期內撤銷本港的旅遊限制,看來本港要擺脫這個令經濟和旅遊業消沉的「咒語」,還需努力。 記者:陳沛敏、陳倩雯
【本報訊】為爭取世界衞生組織撤銷對本港施加的旅遊警告,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昨與世衞傳染病科行政總監海曼舉行視像會議,獲世衞同意彈性處理留院人數必須少於六十人的條件。世衞又承諾考慮本港情況時,不會受到內地疫情影響。不過,楊永強始終不肯預測世衞何時撤銷本港的旅遊警告。
他又透露,目前一千六百多宗證實個案中,百分之九未能確定與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有關;當局抽驗其中六十個樣本,超過一半驗不到新冠狀病毒抗體。換言之,可能有七十多宗個案不是感染新冠狀病毒的非典型肺炎個案。
楊永強昨與世衞開會後向傳媒表示,已向世衞滙報本港自本月四日起,每日新證實個案維持單位數字,最近兩日更分別錄得四宗及五宗新個案。
因此,本港除已符合無輸出個案的條件外,也快可符合第二項條件,即新個案連續三天的平均數不超過五宗。
對於最棘手的留院人數必須少於六十人的條件,楊永強指,世衞接受本港批准病人出院的政策較謹慎,不少留院者正在康復,同意彈性處理這方面的問題。他又向世衞滙報過去十日有三宗個案未能確定源頭,世衞表示理解要百分百追蹤病源存在困難。
楊永強形容除大埔醫院及屯門醫院仍有「水尾」,港島及九龍各醫院的疫情已受控。但他不肯預測世衞何時撤銷對港的旅遊警告,只強調現在最重要是每日新增個案低於五宗,並令世衞相信旅客來港是安全的。楊永強將於下周二到日內瓦出席世衞大會,屆時雙方會再討論撤銷旅遊警告等問題。
不過,世衞西太平洋區發言人科丁尼昨日明言,關注內地疫情對本港的影響,撤銷本港旅遊警告不會是短期內的事,除留院人數必須少於六十人外,染病個案要連續二十天穩定地減少。他又指,正在本港的世衞專家小組可望在本周五發表淘大花園疫情調查報告。
衞生署副署長梁栢賢則在記者會上透露,本港獲撤銷旅遊警告後,當局將加強檢查入境旅客,避免本港受鄰近地方的疫情影響。衞生署正考慮多項加強保護本港的措施,包括在各口岸加強檢查來自疫區如北京等地的旅客,直接用耳溫探測器為旅客量度體溫;或要求酒店及旅行社每日為入境旅行團的旅客量度體溫,但未有定案。
梁栢賢強調,考慮採取任何措施時,會在控制疫情及不影響本港旅遊業間作出平衡,措施需合理及不存在歧視,因此未必會考慮要求入境旅客在酒店隔離十四日的措施,因「咁樣做,基本上即係叫人唔好嚟」。他又指出,現時最重要是讓世衞明白本港的實際情況,解除對本港的旅遊限制,並爭取美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和其他國家認同。
另一方面,世衞專家首次考察中國農村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情況,抵達河北省東部考察一條被隔離的農村,本周將到河南省中部及安徽省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