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連收到多位讀者的Email,不約而同地查詢某一隻年期長達3年的滙豐ELN袖珍高息票據之投資價值,甚至連久休復出的麥萃才教授,上周亦在其專欄中談及這ELN,看來它確頗受關注。
筆者猜想這ELN引起投資者的興趣,相信在於其入場費相對較低,僅須約一手滙豐(005)的價錢,加上首年的票面年息高達8厘。到底這袖珍滙控ELN是否值得吸納?
筆者認為,若各位貪圖其入場費低而考慮入市,則筆者建議大家亦可考慮在港交所(388)買賣的ELI股息掛鈎票據,因為它們的入場費亦是與一手滙豐相若,例如筆者早前較喜歡編號1831的滙豐ELI(因現在已沽出,所以喜歡程度下降了),以它上周二的收市價78元計算,吸納一手即400股,成本亦大約是31200元,再加佣金等其他手續費,故此,在最低投資金額方面,港交所買賣的ELI與這袖珍票據相若。
回報方面,以5月6日港交所公布的資料顯示,在港交所買賣的5隻滙控高息票據(1826、1827、1828、1830及1831),它們的準孳息率(Yield)由年息5.25厘至13.6厘不等,可見在回報上亦與這袖珍票據相若。
至於年期方面,現時港交所買賣的高息票據,它們的年期由20多日至130多日不等,故在年期方面,確實不及這3年期的袖珍高息票據長。
筆者建議欲購入這袖珍高息票據的朋友宜注意:(1)雖然第一年的票面息率為8厘,但隨後的兩年,其息率多少,便須視乎其間滙豐股價能否高於行使價。(2)發行人有權在第一年期期末一次過提前贖回所有袖珍票據本金,亦即在一年後發行人可因應當時市況,決定是否提前贖回這高息票據。假設1年後滙控股價狂升,投資者本來可穩收餘下兩年的8厘年息,但屆時不排除發行人行使提早贖回權,這樣投資者無異中空寶。這兩點各位宜注意。
筆者一向較喜歡吸納一些定價80元以下的滙豐高息票據,相信部份讀者亦知筆者向來皆欲在80元之下吸納滙豐,但滙豐卻經常不到這低位,於是近期筆者轉移吸納定價80元以下的滙豐高息票據(這點筆者早前在多個投資研討會中,曾公開提到,相信部份讀者亦曾聽聞)。正如1831,上周其股價大約在76至78元間,假若到期時(9月中)滙控正股股價低於80元,則筆者便收到滙豐正股,成本亦僅是70多元(即購入1831的價格)。但假若到期時滙控高於80元,則筆者便收到每股80元現金,賺取7.49厘。
筆者曾經採用一系列高深數學電腦程式,運算投資高息票據的策略,但察覺投資回報並無因而大幅提高,與上述以簡單策略投資的回報相距不遠。故此,有一個背後動機,輔以高息票據,則贏面反而相對較高。
大家不妨想想,以李超人這麼精明的投資高手,為何仍願意畀錢投資銀行賺,吸納他們發行的高息票據?因為其背後目的,不僅着眼於收息。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