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 曾淵滄博士
一九七六年吳作棟初登新加坡政壇,升遷很快,就當上了國防部長的重要官職,但是,後來一次內閣改組,吳作棟由國防部長的職位調往衞生部當部長,當時,新加坡人普遍認為吳作棟是被「貶」職,因為人人都認為國防部比衞生部重要,許多人也認為吳作棟仕途到此為止。
哪裏知道,吳作棟在擔任衞生部長期間,推出一個巨大的醫療改革計劃,大大提高新加坡的醫療水平,更使到醫療衞生成為一門吸引外滙的大企業,東南亞有錢人紛紛到新加坡求醫療養,經營醫院比經營酒店還好賺。
吳作棟擔任衞生部長期間的表現,終於獲得李光耀的賞識,最後當上了新加坡總理,接替李光耀。
不久前,香港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及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獲特首董建華委任,分別領導兩個小組處理非典型肺炎的善後工作,曾蔭權負責搞衞生,梁錦松負責搞刺激經濟。消息公布後,不少人嘩然,紛紛以為曾蔭權大材小用,由堂堂的政務司司長之位被貶為「掃街」司長。
但是,如果你看到當年吳作棟的經歷,你應該會明白搞衞生的重要性。
是的,以今日香港的情況而言,長久地搞好衞生工作是遠比刺激經濟更重要,香港商人的靈活性是舉世聞名的,只要非典型肺炎的傳播受到控制,商人就有能力各出奇謀,自尋生機,政府所能做的不多,不久前的一百一十八億救市配套已經足夠,但是,香港歷史遺留下來的衞生環境黑點,就非得政府出手而不足以改善,特別是市區裏的舊樓,衞生條件之差,是令人吃驚的。
香港有許多舊屋沒有業主立案法團的組織,因此,這類房屋的公共衞生基本上已成三不管之屋,政府不管,業主不管,居民又不管。居民不管,因為居住者多窮人,各人自顧自己的小天地罷了;業主不管,因為無法說服其他業主一起出錢處理公共衞生;政府不管,因為這是私人地方,不是公共場所,要徹底改變這個問題,得在立法、執法上推出大刀闊斧、果斷的政策。在業主不管、居民不管的情況之下,政府不能不管,政府要管,得立法賦予政府權力,使政府有權代為清理公共衞生,然後以差餉或其他形式向業主追討成本,這的確是不容易處理的事,要有很大的魄力來推行。
還有,香港每日有這麼多大陸來港的人,他們或長住、或短住,內地人的生活習慣與港人不一樣,公共衞生的認識也不一樣,就以隨地吐痰的行為來說,不少內地人已成生活習慣,如何改變他們的習慣?教育?如何教?罰?去哪裏找這麼多執法人員?
長期而言,香港需要有專門的,全是獨立隔離房的傳染病院,香港也需要設立一套傳染病的警報系統,當外地出現傳染病至甚麼程度,香港就得啟動這個應變系統?當香港出現了傳染病,如何進行隔離活動。
實際上,今日香港的隔離令在執行上漏洞很多,有人公然違反隔離令,政府也沒有採取甚麼行動制止,單靠勸告哪裏有用?隔離的規模也遠遠不足。是的,曾蔭權領導的這個小組的確是很富挑戰性,很重要的工作,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