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大學的時候,有兩年和同學在西環合租一個單位作「迷你宿舍」,方便上學。
大廈的出口對着一塊空地,一個老人架起小帳篷,手握鐵鎚和木頭,每天從早到晚造木屐。
有次我站在他身旁觀看,只見他在長立方體的木塊上畫上線條,然後小心翼翼地把多餘部份鑿去,最後在前端釘上彎曲的膠塊,便成了。
「您甚麼時候開始造木屐?」我問。
「四十年前。」他沒有抬頭,繼續專注地工作。
「每天造多少雙?」我又問。
「十至二十。」
我吸一口氣,大膽地追問:「現在還有人穿這種木屐嗎?」
他放下鐵鎚,出奇地看着我說:「當然有。菜市場多積水,在那裏幹活的人,都愛穿木屐,因它通爽,又夠高,一雙腳不會被地面的污水沾濕。」
真有道理。木屐確實有助防止足癬和接觸性皮炎。
老人的大半生花在木屐上,工作平凡,甚至刻板,但那天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平凡刻板的工作,可以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