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病者服高量類固醇後失常

六病者服高量類固醇後失常

使用高劑量類固醇而出現精神錯亂副作用的非典型肺炎病人,至少有五、六人,但患者在治療期間仍帶有病毒,不能轉送精神病院治理,只能安排精神科醫生到「沙士」病房診治,但內科病房醫護人員未必懂得處理精神錯亂行為,部份醫院正討論派出精神科護士,到沙士病房指導如何處理。

醫護未必能及時發現
現時非典型肺炎患者一般會接受類固醇治療,而且劑量較高,故有機會引致精神錯亂、失憶、躁狂等副作用,如有焦慮、抑鬱或家族性精神病史的人士,出現副作用的機會會較高;威爾斯親王醫院早前數據顯示,處理的二百五十名非典型肺炎患者中,五至六人出現精神錯亂,比率為百分之二。
至於一些出現較輕微副作用的病人,如只出現焦慮、抑鬱及情緒問題,由於他們在病房內沒有出現失常行為,故現時內科病房醫護人員未必能夠及時發現。
據了解,現時精神科極關注有精神病人染上沙士問題,因為病人較難控制,染病後較難防止病人把病毒傳開去,治療藥物也對精神病人呈較強的副作用,故現時當沙士病人出現精神病副作用時,也不會送到精神病醫院病房,只會派出醫生診治。
但問題是當沙士病房有病人失常,內科護士未必能應付,遂有需要派出具有精神科訓練的護士,到沙士病房指導醫護人員如何處理。

倡用新精神科藥治療
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教授李誠表示,難以估計整體非典型肺炎病人呈精神錯亂的副作用比率,但建議進行篩選,了解病人有否家族性精神病史或曾經患焦慮等問題,然後監察病人用藥後會否出現副作用。
他又認為,由於治療精神錯亂的舊式藥物,會令人出現手震、坐立不安等多種副作用,故建議醫院應為出現精神病副作用的非典型肺炎患者,使用新藥治療,以減少副作用的出現。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