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一句:憂慮通脹大幅回落(Substantialfallininflation),便誘發市場及不少傳媒將之解讀為「通縮」(deflation)快將降臨美國,不但令到美滙下跌、債券孳息滑落,更惹來人們對通縮危機的諸多揣測,部份更以日本情況與美國比較。
這倒也難怪,衡量通脹的GDP平減物價指數,在減除價格波動的食品和能源後僅錄得0.9%,跌穿聯儲局不明文規定理想範圍之1%至2%安全網(這點是聯儲局中一位極具影響力的理事BenBernanke曾經透露過的),又怎不教人擔心?
事實上早於3月18日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辯論中,一眾理事已意識到通脹有持續下降之虞,委員會秘書萊茵赫特會後透露曾向與會者解釋目前狀況,指若以個人消費指標來衡量,實際通脹率有可能被高估約0.5個百分點,所以應該採取一些預防措施,阻止通縮出現。
如此則不難使人聯想起,為何在3月聯儲局的會後聲明中,並沒有發表經濟風險評估,僅以美伊衝突所造成的不明朗因素為藉口,不予置評而「糊」了過去,原來是想利用這個多月的時間作為觀察期,重新對通脹作出評估者也,那麼上周的會後聲明,豈不是已明顯向外界道出他們一致對通縮壓力之憂慮?
然而擔心歸擔心,以格老為首的一眾聯儲局理事之「功力」,未必無法力拒通縮這頭怪獸之來犯,你估他們是表現進退失據的日本政府乎?因此投資者毋須過份憂慮,也不必對那些危言聳聽的言論作過敏反應,儘管聯儲局40年來首次對沒有通脹(disinflation)感到不安,憑格老過往多次力挽狂瀾之功績,又怎可以不投他老人家信任的一票?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