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掀起公司盈警潮

SARS掀起公司盈警潮

非典型肺炎自3月底在本港社區大規模爆發後,疫情嚴重衝擊本港經濟,根據本報統計,至上周五已有31家上市公司發出盈利警告,大部份屬於四大重災行業,當中27家為主板公司,包括兩家藍籌股;4家為創業板公司。不過,亦有屬重災行業的上市公司沒有發出盈利警告,未知他們是否有應變措施,能化危為機,或對前景仍抱一線希望。 記者:范國忠

非典型肺炎疫情持續近兩個月,至今仍未完全受控,本港各行各業均受影響,不少業界人士指疫情的衝擊,遠較97及98年金融風暴嚴重,其中旅遊、零售、飲食及娛樂四大重災區行業,更要政府出手打救,推出35億元貸款救市。很多上市公司紛紛發出盈利警告,數目之多更前所未見,反而部份重災區公司沒發盈警則令人奇怪。

港交所要求盡早披露
港交所發言人羅文慧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自非典型肺炎爆發以來,上市科人員已提醒有可能受影響的上市公司,應履行上市規則規定的披露責任,及時向投資者通報公司受影響的程度。他續稱,上市科重點提醒的對象,是港府宣布扶助的「四大重災區」,即旅遊、飲食、娛樂及零售。至於其他可能受影響的行業,則要由上市公司自行決定是否通報。
已發出盈利警告的公司中,涉及旅遊業的數目最多,達到15家,佔總數近半。其中航空股反應最快,全部在香港上市的航空公司及機場股都已發盈警,可見疫症對航空業影響之巨。國泰航空(293)是最早發盈警公司,在4月11日已發出警號。
不過,同樣深受衝擊的酒店股,暫時只有4家酒店股發盈警,而且遲至上周才發出。在新加坡上市的文華東方指出,疫症令本港文華東方入住率跌至空前低水平。

酒店旅遊股少發警號
反之,在港上市的富豪酒店(078)、凱聯酒店(105)、泛海酒店(292)及信和酒店(1221)等,均未有就疫症對業績的影響作出任何公布。富豪酒店只在公布其業績報告中談及業務前景時,披露疫症對酒店業務有影響,但沒有以獨立通告形式通知股東及投資者。
至於經營旅行社的上市公司,亦暫只有經營星晨旅遊的馬聯香港(542)發出盈警,經營永安旅遊的辰達永安(1189)及經營中國旅行社的中旅國際(308)則仍未就疫症對業績的影響發出任何公布。
曾上市的四海旅遊現已非獨立上市,只是母公司南華集團(265)的其中一項業務,且不是主營業務,故未見發出盈警。不過,南集早前的業績公布亦有談及疫症對四海的業務有負面影響。

娛樂行業衝擊微?
除了旅遊業外,另外三大重災區中以從事飲食業的上市公司發出盈利警告數目最多,達7家;而從事娛樂行業的上市公司則未有一家發出警號。
本港從事娛樂事業的上市公司多與電影有關,從事電影製作的包括中國星(326)、美亞娛樂(391)、東方魅力(198)、寰宇國際(1046)、東方娛樂(009)、中大娛樂(8167)、銀河映像(8130)。另外,從事電影製作及發行、經營戲院的則只有嘉禾娛樂(1132)。由於沒有公司公布盈警,暫時未知疫情對行業影響如何。
另外,已公布盈警的零售股只有3家珠寶股、2家成衣零售股及1家化妝品股(見表)。為何其他零售股未有作任何公布?就不得而知。
近期發出盈警的公司中亦包括從事展覽業及廣告業的公司。筆克遠東(752)在盈警中指出,因非典型肺炎導致令近期的展覽會被迫取消及延期,將影響到中期業績。但另一展覽股建發國際(223)則向傳媒表示,業務不受疫症影響;而訊通控股(8082)則未有發出通告。

飲食業加強衞生清潔,希望挽回食客信心。

自疫症發生後,各航空公司開出的班次僅得過往三至四成。

酒店入住率急劇下跌,轉為積極宣傳餐飲服務。

戲院在疫症高峯期,曾出現全日僅得數名觀眾入場。

內地旅遊事業亦飽受疫症衝擊,遊客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