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買輪不應只看成交量

衍生創富:買輪不應只看成交量

市場目前有接近50隻不同條款的恒指輪,要有效地比較不同的股證,除了利用一般傳統的分析數據如溢價、行使價、槓桿比率外,部份投資者開始以另類數據如成交量、街貨量及流通量作研究,甚至以此作有效的綜合分析。現逐一介紹,讓大家在買賣股證時作適當的參考。
成交量:公眾大多視此為股證的流行指數,投資者普遍以成交量及熱鬧情況作為選擇股證的依歸,貪其易看易明。在認股證市場,投資者一向喜愛「跟風」,特別鍾情於一些高成交及買賣熱鬧的股證,尤其是那些動輒有數十個買賣盤的市場焦點,滿以為成交金額大的認股證,便是流通量高的保證,加上值博率不差,入場人數自然多,即使買錯,也不會獨個兒敗興而歸。心理上,這也許可以說得過,但在實際的投資市場,這只不過是以偏概全之誤解。

流通量實用價值較高
筆者曾打趣說,一些盲目跟風買入成交量高的股證的人士,可能正是那些沒有時間做功課的投資者。
成交量高的股證廣受市場歡迎,定必有其特別之處,可能是條款或定價較其他股證優勝。筆者並非完全抹煞買輪看成交量的重要性,但倘若單純地以成交量來衡量股證的優劣,他們必須清楚,成交量只是一個「過去式」,它只能反映股證過去的表現,未必能夠對現在或未來的走勢作出保證。成交量穩定與否亦是投資者該留意的地方,倘若遇上成交量飄忽的股證,應盡量避免沾手。說到底,投資者應避免純粹以成交量作為揀輪的考慮,宜以此配合其他數據作綜合分析。
流通量:流通量高的認股證,代表投資者在任何市況下均能以合理價格進行買賣。在某些情況下,流通量的實用價值會較成交量高,主要因為它是一個「現在式」用語,顯示投資者在買賣一刻的市場情況。重要的是,成交量高並不保證投資者能隨時買賣,例如在極度波動的市況下,即使是成交量高的股證,投資者也許未能隨意地買入或沽貨。

莊家報價表現具關鍵
作為短線買賣工具,恒指輪的流通量尤其重要,投資者能否自由進出買賣,關鍵在於莊家的報價表現,投資者不可掉以輕心。自從在窩輪市場引入莊家制後,維持股證流通量的重責便落在一眾莊家身上,其報價表現往往舉足輕重,投資者可簡單地透過特定經紀編號(以95開首),辨別他們的身份,從而評核個別表現。投資者可簡單地透過報價窄幅(tradingspread)、緊貼正股走勢(responsiveness)、數量及報價深度(marketdepth)、一貫性(consistency)等指標,評估莊家的表現。
街貨量:代表股證的公眾持貨比例,也可視為發行商的銷售指標,數字愈高代表公眾的參與比率愈高。到底街貨量的高低與股證表現有何關係?股證發行初期,買賣價格主要由發行商提供(其表現優劣可按前述的指標評估),但隨着街貨量提高,股證的定價便轉而由市場供求及買賣情緒所決定。發行商需要每天呈報其發行股證的銷售情況及相對持貨量,這安排能大幅提高市場的透明度,也讓投資者可以利用這些數據,衡量不同莊家在提供流通量方面的表現,從而作出合適的買賣決定,有興趣的投資者可透過各資料供應商取得有關數據。
至於投資者可以如何透過成交量、街貨量及流通量有效地對股證作綜合分析,下周詳述。 雷裕武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