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對和果子(wagashi)的印象,可能只限於日本旅行的手信,或者是賣相可愛、包裝精美及價錢昂貴的日式糕點,但原來和果子的種類是隨着不同季節、月份及節日變化。歷史悠久的日本和果子專門店源吉兆庵,正計劃大力在港推廣這種糕點藝術文化,為2005年打開中國市場鋪路。 記者:高淑嫻
源吉兆庵早於96年獲大丸百貨邀請,來港開設首家分店(98年隨大丸結業而結束),之後在銅鑼灣及尖沙嘴擴張業務,今年4月底進駐地鐵站,在中環地鐵站開設第4家分店。
源吉兆庵香港董事總經理中丸浩光接受訪問時表示,香港人對和果子很受落,顧客中本地人佔95%,日本人只佔3至5%。一如所料,賣相精美的和果子特別容易吸引女性,顧客當中,70%是辦公室女郎(OL)。
香港人買和果子的習慣跟日本人有很大分別,他說:「日本人通常在拜訪公司或探望親朋戚友時,買一盒和果子當作手信,但香港人就多數買一兩件自己食。」中丸因而要不停花心思,就不同季節及日本節日,引入不同款式及口味的和果子及裝飾,吸引顧客,舉例說,4、5月份便為了男童節而引入特色和果子。
近年亦有香港人嘗試買一盒和果子去拜年。他透露,今年農曆年三十晚,尖沙嘴、崇光及銅鑼灣3家店,便創下單日營業額50萬元的紀錄。
可是,香港於3月底爆發非典型肺炎,零售消費行業受到重創,和果子生意也不能幸免。他說該公司每月平均營業額為100萬元,4月則大跌30%,只有70萬元。
不過,源吉兆庵在港的擴展計劃卻沒有受到影響,為了建立知名度,他說今年會衝出旅遊區,在青衣、沙田、九龍灣及九龍塘再開設4家分店,合共投資800萬元。
該公司亦擬於2005年開拓國內市場,將率先在上海開設分店。中丸浩光留意到在農曆新年時國內遊客生意大增,他估計今年2月上旬農曆年期間,國內遊客便佔15%,可見內地人對和果子有一定興趣。
他坦言,由於未知國內消費者對和果子的接受程度,發展內地市場的計劃「要逐步逐步走」,首要任務是打穩香港的基礎,即建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