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六天感染個案的數字持續下降並且保持在單位數字來看,香港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漸趨緩和,只要不出現另一次的醫院或社區爆發,香港的疫情將逐步減退,甚至達到零感染的情況。我們呼籲特區政府各有關部門、市民大眾能繼續切實執行各項檢疫、防疫及清潔消毒措施,以盡量防止病毒再次在社區或醫院內肆虐。
不過,除了繼續各項防疫措施外,我們認為隨着疫情出現轉機,特區政府及整體社會也該開始研究如何收拾殘局、如何進行災後重建。
首先應該看到,災後重建並不是花一筆錢到海外宣傳,吸引遊客重臨香港就完事的;災後重建也不只是進行另一次大規模清潔香港運動。因為這些做法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已,根本未能回應非典型肺炎疫潮所揭示的種種結構性風險、結構性問題,包括與內地的畸形或不平衡融合、包括大量境外人流所衍生的公共衞生問題、包括醫療體系不平衡的問題。若果這些問題不處理好,即使今次能成功克服SARS,未來將可能陸續出現其他新病毒、新疫情,到時花多少錢宣傳香港也沒用了。
為甚麼說香港與內地的融合是畸形及不平衡的呢?因為香港跟內地特別是珠江三角洲的經濟關係及民間往來雖然已密不可分,但是兩地在其他方面包括信息交流、處事方式、政府合作方面卻完全不協調。要不是這樣,怎可能珠江三角洲發生重大疫情,香港依然懵然不知;要不是這樣,病毒怎可能在不知不覺間隨着人流悄悄進入香港,形成疫症大爆發呢?若果這樣的不平衡繼續下去、若果內地對透明度的要求依然這樣低、若果內地依然抱着大事化小的態度處理危機,香港怎可能避過一波又一波的危機衝擊呢?
另一方面,特區政府及整體社會也必須正面面對大力發展旅遊業的風險。是的,旅遊業的確可以帶來大量人流、的確可以創造不少職位;但是大量來自五湖四海的旅客也大大增加了各種病毒、各種新病症來襲的機會,甚至把香港變成新病毒的大熔爐。只要有個別旅客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病毒,就可能造成大規模感染,甚至令香港成為輸出新疫症的基地。我們的醫療系統、我們的疾病監察系統能防止這樣的夢魘出現嗎?要是不能夠,那愈宣傳香港是旅遊之都只有令香港面對更大的風險、面對更大的危機,這樣的前景大家不是該好好想一想嗎?
(圖)大力發展旅遊業,不免有傳入病毒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