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在特首董建華帶領下,施政屢受批評,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昨日承認,社會對政府整體形象是「有點混亂」,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受到挑戰,市民對政府失去信心,但過去五年外界對政府的批評,即使有些是衝着董建華而來,也沒有人對董的真誠提出過質疑。李國章更強調說:「他(董建華)是一個好人。」
李國章昨午出席一項午餐會,討論實施了接近一年的高官問責制。他把前港督彭定康與董建華作比較,指董明顯較彭了解香港本地事務,雖然在過去五年,外界對政府偶有批評,但「沒有一個人,我強調沒有一個人,質疑董建華管治香港的真誠和正直。」
但李國章承認有些人批評政府方向不清晰、缺乏長遠策劃,也有些指摘的矛頭削弱特首的權威,無論如何,公眾對政府的整體印象是「有點混亂」,市民也對政府缺乏信心。
雖然政府的管治威信受損,但李國章指自己在一年前願意接受董建華的邀請,加入政府任問責官員,就是因為董的真誠:「他是一個好人。」但李國章承認「董建華的問責制」仍未成熟,被問及董和官員都不是由市民直選產出,官員究竟向誰問責時,李國章直言他會向自己和自己的良心問責,若要他做對不住自己的事,他會選擇辭職;但他補充在制度上他是向董建華問責。
有來自《洛杉磯時報》的記者問李國章,問責制首重誠信,但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卻偷步買車,官員又如何可以得到市民信任?李國章婉轉地答道,董建華已向梁錦松作出公開批評,這在某程度來說是一個懲罰;梁錦松也曾向立法會表示,自己經過了很痛苦的時間,雖然有人覺得懲罰可能不足,梁錦松應該下台,但董建華已選擇了如何處理此事:「你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