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風景:特區領導解讀經典 - 董橋

小風景:特區領導解讀經典 - 董橋

 這幅好幾十年前的扇頁冷冷躲在一家古玩老字號的角落裏,暗黃燈影下顯得又舊又霉,拂掉蒙住玻璃片的灰塵才認出俞明孤零零一朵私章。工筆細描的是中歲的陶淵明,畫他《歸去來辭》裏那句「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我要了,拿去給裱褙巨匠洗過重裱,彩墨的光光暗暗終於甦醒了。俞明是光緒年間生在江蘇吳興的畫人,字滌凡,幼年在上海習水彩畫,後來專學陳洪綬、任伯年的人物畫,肖像花卉仕女是絕活,聽說袁世凱久聞他的技藝,請人南下聘他赴京畫畫,藝名從此大噪,可惜一九三六年五十一歲下世,大陸台灣香港的收藏家近幾年漸漸留意他的遺作,贗品相應也多了。
這幅撫松盤桓的陶潛筆墨沉著,意境卻淡遠得給人留下許多冥想的空間。前天立法會通不過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的不信任動議,稅前偷步買車的梁錦松在特首董建華百般護持下不但保住了烏紗,立時還要負起非典疫情平復後振興經濟的大任:正梁不墜,松色如錦,儘管朝野不屑之聲轟得他成了宦海中的孤影,難得明主不捨不棄,翳翳光景裏時刻不忘「撫孤松而盤桓」,痴痴不忍離去!

 陶淵明四十一歲辭去彭澤縣令歸田寫出這篇《歸去來辭》。少年時代教我們讀這篇東晉辭賦的是廖老師,滿口湖北官話,光是講故事似的講陶淵明生平就講了兩堂課,幾滴眼淚幾聲鼻涕綿綿追憶陶潛那個沒落官僚子弟的冷澹生涯。廖老師是我們的校長,兼教我們班上《國文》課那年是他約滿離任前的一個學期了。我們只聽說他受了幾位老師排擠續不了約,暑假要携眷回老家做回小鎮的教書先生了:「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搖搖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
廖老師的女兒廖玉佩是我們班上長得非常素麗的好學生。那天老師說到陶淵明那個時代門閥等級制度森嚴,士族地主長期霸權,雖然他做過幾任芝麻小官,到底政治黑暗腐敗,仕途處處狼虎,半輩子胸懷的大志根本不可能實現,不如歸田隱居,寄情山水:「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羡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老師唸到最後兩句幾乎泣不成聲,趕緊掏出手帕捂着半截臉。全班同學愣了一下,幾十雙眼睛紛紛投向廖玉佩那邊:她微低着頭,臉上泛起春桃的紅暈。

 我總覺得陶彭澤的《歸去來辭》遠遠比不上廖玉佩的臉好看;他的詩反倒是上乘的。中國文人終究偏愛沉迷於自虐的快感之中,大半輩子苦苦企盼和苦苦假想的是小小的逆境和輕輕的挫折,為的只是筆下營造得出一些孤傲的鏡花和不群的水月。世界進步了,董建華仰天招魂招來了「撫孤松而盤桓」的無畏舉措,那也許正是現代人重新解讀和解構文學經典的第一步,直接造就的是梁錦松一心二用衍生出來的一文二讀:富貴是吾願,帝鄉還可期;懷良辰以孤往,不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打球,臨清流而洗車;聊乘化以貪盡,樂夫天命復奚疑!可憐俞明死得早,沒法請他另畫一幅建松山莊打高爾夫球的傳世扇頁了。
(圖)俞明畫陶淵明《歸去來辭圖》扇頁


逢周一、三、五刊出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