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裕元配股有弦外之音

陸叔理財:裕元配股有弦外之音

配售新股亦有其利淡因素。其一是會攤薄現有股東利益,令投資者不滿而沽貨離場,以致對股價構成一定的壓力;其二是由於股份的發行量增加後,會影響每股盈利增長,從而影響未來市盈率的表現。

周三的港股,可以用「百花齊放」來形容;談的不是大市的表現,而是各公司的配股行動。涉及的公司包括藍籌新貴大熱的裕元集團(551)、國企龍頭股之一的中石化(386)以及高寶綠色(274)。雖然三家公司均是以配售舊股為主,但由於三者配股的原因均不同,故投資者實不應一概而論,主觀地認為這三間公司配股的目的,一定是其主要股東想套現所致。尤其是大有機會在年中成為藍籌股的裕元集團,其大股東於現價沽出套現,似乎十分不合理。所以投資者實應小心分析,切勿受市場所影響,非理性地沽出一隻優質股。
其實自去年年底至今,裕元快將成為恒指成份股的消息,已經不絕於耳。雖然它最後名落孫山,敗於思捷環球(330)手中,未能在去年十二月加入成為藍籌新貴,但其後由於恒基發展(97)提出私有化,令裕元成為藍籌股的呼聲再次高唱。可惜主動權不在自己手中,在恒基發展私有化行動失敗後,裕元再一次失望而回。
不過,由於恒指服務公司每半年一次檢討恒指成份股的會議,再下周便會舉行,近日市場再度傳出裕元將可望一吐烏氣,尤其是近日裕元被納入成為大摩指數(MSCI)成份股,更加強其成為藍籌股的呼聲。但問題亦隨之而生,因為裕元股份的流通量較為疏落,市場一直擔心此項因素會影響其加入成為恒指成份股的機會,因此,增加股份流通量便成為裕元的首要任務。
要在最短時間內增加股份的流通量,配股似乎是最直接亦是最佳的方法,所以裕元今次的配股行動,似乎是為了增加股份流通量而作,以及為提高成為恒指成份股的機會而鋪路,並非如市場所估計的,是因為大股東想套現,故趁機配股沽貨獲利。

增加股份流通量
雖然有投資者會覺得,如果單是為了增加股份的流通量而配股,其實可以考慮配售新股,一來令股份發行量增加,有利股份的流通性,二來亦可以令市場的感覺較正面,避過大股東趁機套現之嫌。但配售新股亦有其利淡因素。其一是會攤薄現有股東利益,令投資者不滿而沽貨離場,以致對股價構成一定的壓力;其二是由於股份的發行量增加後,會影響每股盈利增長,從而影響未來市盈率的表現,長遠而言,對股價表現亦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裕元在現金充裕、又沒有集資的壓力下配售新股,似乎更為不合理。
其實,思捷環球在加入成為恒指成份股前,亦出現大股東減持的情況,只是數量不多,而且只在市場中進行,未有作出配股行動,因而未受市場注視。但他們當時的行動亦不等於其股價已見頂。大股東趁機套現,反而在往後公布的業績中可以看到,思捷其後盈利增長理想,股價徐徐上升,比大股東當時沽出的價格為高,可見思捷的股東只是做了他們應該做的事情,希望增加其公司股份的流通量,是負責任的表現。至於裕元會否是思捷的翻版?投資者不妨拭目以待。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