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不止令他對外民望受挫,對內也變得人見人怕。立法會議事廳原應坐滿問責官員的位置,昨晚只剩下主角梁錦松和另外兩位司長,大部份問責官員無影無蹤,變相用腳投下不信任票。梁錦松受到官員的冷待,與三年前眾官力撐同樣面對不信任動議的律政司司長梁愛詩,不可同日而語。 記者:陳廣慧
【本報訊】立法會昨晚見證了問責制下的新團隊精神──大難臨頭各自飛。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昨晚面對議員的不信任動議,大部份時間沉默不語,似在低頭反思,其實是不時在枱底把玩電子手帳。反而他身旁的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和政務司司長曾蔭權顯得更緊張。至於問責團隊的其他隊員,晚飯時間各有節目,即使是梁錦松的「生死之交」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也經常行出行入。
猶記得在九九年,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因不起訴星島集團前老闆胡仙,被指損害香港法治,立法會曾經辯論不信任梁愛詩的動議,當時的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負責答辯,更率領全體司局級官員,全程坐在議事堂內,以顯示政府集體對梁愛詩的支持。
但今次被指以權謀私的梁錦松,顯然得不到同樣對待;據悉過去曾力保梁愛詩的中聯辦,昨日並沒有動員「保松」。
昨晚六時半,不信任梁錦松的動議正式開始,除三司之外,坐在議事堂內的只有馬時亨和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局長唐英年,官員席的其他座位空空如也。不出半小時,唐英年起身離席。
辯論轉眼進行了一小時,馬時亨也捱不住了,他離開後不久,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走入議事廳稍坐片刻,之後與馬時亨不時移形換影。得不到其他官員支持的梁錦松,坐在議事廳內低頭不語,有議員原以為他在細心低頭記下批評,卻見他久不久拿出電子手帳把玩;有議員更留意到梁錦松在離開議事廳走出走廊時,與一些議員言笑甚歡。
有議員揚言,問責官員根本沒有團隊可言,可謂「大難臨頭各自飛」,這可從事件發生至今兩個月來,除曾蔭權因職責所在要為梁錦松說項外,其他的官員極少談及梁錦松買車一事,反而與梁錦松劃清界線的則大有人在。
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張炳良指出,多名問責官員沒有現身,可能反映所謂問責團隊之中,有人對買車事件有不同評價,因此不願擺出挺松姿態;而曾蔭權演辭內容顯示政府對梁錦松偷步買車事件立場是有錯但無心之失,因此不能理直氣壯「保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