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的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終於有了新的任務,是統領各公務員首長的一個全城清潔策劃小組。任命一出,全城嘩然,叫民望最高的官員去掃街?董伯點用人?堂堂司長,大材小用,董伯是忌才了!
說曾蔭權功高震主,是言重了,他有甚麼功勞?兩年前他還是財爺,為公務員加了百分之四點幾的人工,留下一個絕不好管的攤子給能力不高的阿松,升他的官去了。當時筆者的評語,政務司司長只是虛位,是明升實降的位置,不利他問鼎第三任特首。
兩年來他大權旁落,自己亦屆退休之齡,他的唯一本錢,就是他的民望。他的民望高只是緣於董伯的民望太差之故,並不是他的政績。非典之疫,是香港頭號大事,由董伯領軍是順理成章的,難道曾可以指揮得到醫管局及楊永強?
官場的是非,外面的人更着緊,無非是戰鼓響,不見良將,對董伯失望之故。這類從未有經驗的危機,交曾處理,亦只會表面上效率較高而已,實在的分別不大。
更重要的,是曾自己所希望的定位是甚麼?以退為進,避開黑鑊,同樣是為官高明之處,如果煲呔認為被降格,是一種侮慢,他完全可以效法陳方安生離職,但他肯進肯退,實在高明。
他所領導的小組,做的只是實務,有討好小市民掠取更高民望的空間,無失敗要問責下台的壓力。阿松的振興經濟小組呢?
輕舟暗渡,他已經跑贏三司十一局,成為下任特首的熱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