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如烹小鮮!<br>食魚健康解憂鬱

治未病如烹小鮮!
食魚健康解憂鬱

眾所周知食魚有營養,可是不少人,尤其是孩子們總是嫌食魚麻煩(要吐魚骨)或嫌魚腥,而對魚類食品敬而遠之。但近年有研究發現,常食魚不但可降低患心臟病及多種疾病的危機,而且更有解憂鬱、保持心情愉快的神奇功效。那些不愛食魚的人士,可能要對魚類另眼相看了!

科學家們多年來一直對於居住在冰天雪地,以高脂肪和高蛋白的動物為主要食糧的愛斯基摩人,絕少患上心臟病及心血管等疾病,而感到很好奇。為何他們能得天獨厚?研究終於找出了答案,由於愛斯基摩人食用大量深海魚類,這些魚類都含豐富的深海魚油奧美加三脂肪酸。

具抗炎降患心臟病功效
這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分為EPA及DHA兩大類,科學家已證實,這兩類成份除了是構成腦膜脂質的主要成份,對於孩童有健腦之效外,也具有多種抗炎及降低心臟和其他心血管系統疾病的功效。
近年,科學家們還有一個驚人發現──食魚能解憂鬱。根據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深海魚所含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影響人類情緒的神奇功效。該研究把三十個患有躁狂抑鬱症的病人分為兩組。一組在進食藥物時連魚油一起攝取,另一組則加入橄欖油。
在四個月的治療中,有六成半的攝取魚油的病人,其病情得到改善,而攝取橄欖油的一組只有一成九。研究人員表示,這個令人興奮的結果顯示,魚油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有某種類似對抗憂鬱的天然百憂解(prozac),有預防憂鬱的效果。

魚油含天然百憂解
北歐國家芬蘭亦曾向三千二百名國民進行一個統計研究顯示,每周吃至少一次魚,能夠減少患憂鬱機會三成。雖然研究人員目前雖仍未能對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整個生化機制完全了解,但他們指出,有個別研究統計也發現,吃魚消耗量較大的國家比不常吃魚的國家,患有抑鬱的病人相對較低,這也是另一個吃魚解憂的證據。
另外,魚含有大量的硒(Selenium),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比維他命E還厲害,對抗衰老和防癌有很大幫助。這完全與中國古典醫學「不治已病治未病」理論不謀而合。

知多啲--孕婦忌多食深海魚
據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懷孕婦女若進食過多含水銀的魚類,會令胎兒先天性水銀中毒,對腦部帶來永久性傷害,甚至胎死腹中。所以有醫生建議,孕婦要避免進食過量的大魚及深海魚,以每日進食不多於約六両魚為佳。另一方面,受污染的魚獲含水銀及鉛量高,對人類亦有害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