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英雄人物、國家領袖塗脂抹粉原來真是不分種族、不分國界、不分時代的。
前幾天跟兒子到歷史博物館看剛開始的拿破崙大展。這既為了滿足自己對拿破崙的「特殊興趣」,也為了讓停課中悶得發慌的兒子有個好去處。看看展覽,總比呆在家中看他親試「打電腦」好得多吧!
展出的文物的確相當珍貴,既有拿破崙看過的書、寫的信、用過的佩劍,也有他在宮廷中所用的傢俬、地氈等。那張中央有個「N」字的大地氈,柔軟得教人真想獃在上面睡懶覺,甚麼也不做。
不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並不是這些拿破崙用過的文物,而是一幅拿破崙騎着白馬穿越阿爾卑斯山的巨大油畫。這張畫吸引並非因為它的藝術內涵,也不是因為它放在最當眼的地方,而是因為它是一個特大的謊言!
為甚麼說這張在很多歷史書中都有刊載的名畫是個特大謊言呢?因為拿破崙率領法軍穿越阿爾卑斯山偷襲奧國軍隊時騎的根本不是神駿的白馬,而是一頭毫不起眼的騾子(mule)而已!更何況拿破崙及他的大軍只在寒風中瑟縮着前進,根本沒有機會展示甚麼馬上英姿。可是,騎着騾子的英雄實在太窩囊了。年輕英雄的拿破崙怎麼可能騎騾子呢?英雄不都是要配上名駒的嗎?於是,畫師為了符合主子的意思、符合一般人的期望,便虛構了這樣的場景,畫成這樣的一張油畫。
不知是不是畫師的手藝太好還是這樣的構圖太切合一般人的期望,大家都寧可忘記甚麼是事實、大家都寧可相信拿破崙是真的騎着白馬、英姿颯颯的通過阿爾卑斯山的。而幾乎所有歷史書都把這張油畫放進去,作為拿破崙事蹟的一部份。像這樣為英雄人物塗脂抹粉不是成功得很嗎?
當然,現代很多政治領袖都處心積慮、耗用大量人力物力為自己塑造最佳的形象;美國總統喬治布殊不是特地飛到航空母艦發表停戰演說,以顯示強人本色嗎?只是跟那位畫師相比,布殊的形象顧問還差得遠呢!(編按:林振強身體不適,專欄暫停。)
馬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