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的筆下,時時出現令人畢生難忘的忠心的僕人,例如《一個獵狐人的回憶錄》,作者回憶他姑媽的長工狄生。作者自幼父母雙亡,跟他獨身的姑媽生活。狄生初來時在馬廐裏幫忙,作者還是個小孩子。狄生一直照顧他,教他騎馬,直至他長大,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狄生投軍,作者也從軍上戰場,後來狄生建議他要求調狄生到他那一營並肩作戰,但還未有回音,狄生就已戰死了。他想自己的一生,最重要的決定就是培養獵狐的興趣,若不是狄生處處打點,他就沒可能做到。
其實令人難忘的是忠心,而忠心並不一定是僕人,在朋友、親人之間也有同樣的忠誠,體現於十年如一日默默的支持,不計較付出。作者的小天地裏,除了狄生,他的姑媽、老工人美蓮,都是這樣的人物。她們所說不多,但行動表露了一切。作者說,習以為常,他從沒想過要特別表達感謝,等到明白這份忠誠的可貴時,卻已太遲了。
這些描述,令人更明白和領略平凡的親情和友情多麼重要。不需要做甚麼偉大的事,像《雙城記》那樣,用自己的生命換取所愛的人的幸福,的確十分浪漫,但那是小說的情節,我們並不是活在小說的情節裏。在現實生活,最可貴的情誼,是平常的體諒,靜默的支持,了解親愛的人的理想和願望,幫助他達到心願,即使自己要作一點犧牲。這是所有人都做得到的。
聽政治演說的關懷太多了,若每個人都對身邊的人好一點,這個社會已馬上變得近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