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非典型肺炎病毒,醫者再不分「公」、「私」。在抗炎醫護人員不斷受感染的危急情勢下,一批私家醫生不甘袖手旁觀,自發放棄收入或休息時間,向身處抗炎最前線的同袍提供援手。這批私家醫生的無「私」,令人對醫生專業的使命感更添敬意。 記者:麥志榮、徐岱靈
【本報訊】在疫症重災區淘大花園附近開設私家診所的兒科醫生高耀森,上月初毅然暫停營業,主動請纓投身專門接收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瑪嘉烈醫院,冒受感染的危險,義務診治院內的病童;而十名私家醫生亦由上月尾起輪流義務到政府診所義診兩小時。
「做醫生,呢個係我哋嘅職責,正如瑪嘉烈嘅同事講,SARS其實係Sacrifice(奉獻)、Ability(能力)、Responsibility(責任),同埋Service(服務),即係自我犧牲嘅精神!」高耀森在瑪嘉烈醫院默默地義務工作了一個月後淡然的說。
他昨日接受香港電台節目《千禧年代》訪問時表示,疫症爆發時,他有一個病人亦染上非典型肺炎,全家都入了瑪嘉烈醫院,令他想到瑪嘉烈可能需要援手,於是主動聯絡該醫院。
結果,高耀森在上月七日開始,以義務性質到瑪嘉烈醫院工作,獲安排到非高危的兒童病房診症。高醫生的家人雖然擔心,亦理解他的做法,「唔可以話乜嘢貢獻,每個人都有責任,喺香港呢個時候。」
他回憶最初到醫院時是瑪嘉烈最嚴峻的時期,情況確有點兵荒馬亂,「好多物資堆到周圍都係,去唔到前線員工手上。」他相信不是有人扣起物資,而只是物流上出現問題,瑪嘉烈要在很短的時間內由普通醫院變成一間專門接收非典型肺炎的醫院,世界上沒有其他醫院可以做到。
最令他感慨的是現時非典型肺炎肆虐,有點像八十年代初愛滋病爆發時的「歷史重演」。當年一般人對血友病患者及愛滋病人都普遍歧視,一如現在有市民對醫護人員及淘大花園居民採取「避之則吉」的態度。
他表示,兒童的非典型肺炎病情比成年人輕,目前令人擔心的是小學復課後受感染的兒童會忽然增加,若復課後再無問題,他才會考慮離開瑪嘉烈。
高醫生拒絕上鏡;記者昨走訪高耀森醫生位於觀塘樂華邨商場的診所時,只見診所門上貼着告示寫道:「我在工作中亦掛念大家,非常感謝你們的支持和關心。」附近街坊均表示,高醫生診症非常細心,為人風趣,亦會減收長者藥費。
此外,十名已行醫三十年的老一輩私家醫生亦自發伸出援手,由上月二十二日起,每逢周一至周五下午,輪流犧牲休息時間到長沙灣賽馬會診所義務工作兩小時。
發起人之一的鍾逸基醫生表示:「咁多醫護人員中招,都係因為太忙。」他們十名老醫生到政府診所幫手,是希望起帶頭作用,激發更多年輕的醫生及專科醫生加入「義工」行列,減輕抗炎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
參與義診的甘慶華醫生形容:「對抗非典型肺炎係一場戰爭,病毒係公家同私家醫生嘅共同敵人,我哋喺後方亦要幫吓手,希望前線嘅兄弟知道,佢哋唔係孤軍作戰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