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衞三項要求 港只達到一項<br>準則嚴苛 撤旅遊警告無期

世衞三項要求 港只達到一項
準則嚴苛 撤旅遊警告無期

香港被世界衞生組織發出旅遊警告,這個「緊箍咒」的枷鎖已逾一個月,但恐怕解咒的日子仍是遙遙無期!雖然新個案數目已跌至單位數字,但香港與世衞的談判卻無大進展,世衞要求香港達到三項嚴苛的準則,才會獲撤銷旅遊警告。 記者:鄭豐俊、陳廣慧、蔡建豪

【本報訊】香港昨與世衞舉行視像會議,希望世衞盡快撤銷在四月二日對香港發出的旅遊警告。世衞表明,香港需要達到三大準則,才會獲撤銷警告,其中包括連續三日平均的新個案不超過五宗。有傳染病專科醫生直言,有關準則非常嚴苛及不科學,促請當局要求世衞定立較合理的準則。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昨在記者會上表示,在視像會議內,世衞傳染病科執行總監希曼醫生解釋,世衞主要是根據三大準則來決定是否撤銷對香港發出的旅遊警告。第一個準則是視乎香港有多少個新個案,以及有多少人在醫院治療中;第二是有多少非典型肺炎個案輸出其他地方;第三是再沒有個案在社區傳播。

仍有四百人留院治療
楊永強稱,世衞定出的三大準則,香港只達到其中的第二個。至於新個案的數目則是世衞最關注的一項準則,並初步要求香港連續三日平均每日的新個案不超過五宗。在醫院治療中的個案,則需要在六十個或以下。他指出,世衞一般會以兩個潛伏期,即二十日作為觀察期,而今次要求以三日作為界線,其原因仍有待了解。
在社區爆發疫情方面,香港及世衞雙方曾討論到社區個案的分類困難。香港提出以化驗方法,檢查病人體內有否冠狀病毒,才算作一宗個案,但世衞認為現時掌握非典型肺炎的資料仍然不足,希望香港提供更多化驗資料才作決定。除香港本地的疫情外,世衞也表示關注中國內地的狀況對香港帶來的影響。

近日的新個案數目已呈下降趨勢,而仍留院接受治療的個案仍有四百多宗,對於香港何時才能夠達到三個準則,楊永強直言:「梗係希望愈早愈好,但係現時仍好難估計。」不過,他強調,香港專家對病毒的表現已經有較多了解,在控制疫情的信心也增強了。
楊永強又稱,已經向世衞查詢訂出六十宗個案的標準,而世衞則同意,只要新個案在之前連續三天的平均數不超過五宗,加上整體情況有下降的趨勢,其餘的準則就有商榷的餘地。而世衞對香港自爆發疫潮後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表示讚賞,雙方在下周會再舉行會議。

至少兩個月才能達到
本身是傳染病專科醫生的立法會議員勞永樂批評,世衞定立的準則並不科學,而且非常嚴苛。他解釋,首先世衞在無任何根據下將新個案數目的界線設為五個,至於把接受治療個案訂在六十個也不合邏輯,因為感染病人需要留醫至少二十一日,即使香港連續多日只是得數個新個案,但累積的留醫個案也不能夠在短期內達到少於六十個的準則。
勞永樂坦言,若世衞不改變三項準則,香港至少需時兩個月才能擺脫旅遊警告。他認為,當局應該繼續向世衞講解香港的疫情,並且反映有關準則嚴苛的意見,以爭取較合理的對待。此外,希曼醫生邀請楊永強出席本月二十日於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衞生周年大會,向大會講述香港處理SARS的經驗。

世衞遲遲未肯撤銷對香港的旅遊警告,港人也遲遲未敢退下防線,似乎大家對疫情的控制仍無甚信心。 曾顯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