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溫家寶前天向清華大學的學生演說時表示,堅持以「五四」的愛國主義精神,即「德先生(民主)賽先生(科學)」,就能成功抗擊非典型肺炎。但筆者認為,憑「德先生」和「賽先生」還不足以對付非典型肺炎,還要加上「普先生(Professionalism,專業精神)」。不但大陸需要「普先生」,台灣也需要「普先生」去阻止更多的抗炎逃兵。
雖然北京官方宣傳機器不斷宣傳抗炎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英雄事迹,又把殉職的醫生、護士追封為烈士。但北京市還是要運用各種威迫利誘手段,吸引醫護人員前去非典型肺炎的指定醫院服務,包括讓醫護人員的子女優先入讀重點中學、甚至北京大學,並提供特別津貼,甚至是平時月薪的十倍聘請醫護人員,又對不肯上前線的人施以開除黨籍或公職威脅,但醫護「逃兵」仍時有所聞。
台灣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近日疫情升溫,台灣政府開始實施多項強制性隔離防疫措施。可是,外界對台灣能控制疫情仍信心不大,不但因為政府效率不高、公權力不彰,更重要的是,台灣醫護人員似乎欠缺專業精神,面對「沙士」病人時,竟爭相逃走。全世界都看着幾十名被隔離的台北市和平醫院的醫生和護士,跳窗「逃亡」的過程。這樣的護療人員站在抗炎前線,要控制疫情無疑是與虎謀皮。
相反,香港疫情比北京、台北猶有過之,醫院的防疫裝備等資源亦非常不足,醫護人員面對死神的威脅絕不下於中台兩地,他們心中也充滿恐懼不安,打電話到電台哭訴,政府的抗炎政策更是糟透了。但是,香港絕少發生醫護人員拒絕進入隔離病房、拒絕醫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消息。儘管香港的整體抗炎表現並非特別出色,但在國際輿論中,香港醫護人員獲得非常高的評價,《時代》周刊更把威爾斯親王醫院的醫護人員選為「亞洲英雄」。若非香港有如此專業的醫護人員,情況或會更糟糕。
三地醫護人員同樣受過嚴格的職業訓練,卻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表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香港的醫護人員富有非常高的專業精神和專業操守,並得社會的普遍認同。
專業精神雖然抽象,卻是現代社會的重要基石:每個專業人士都竭盡所能、恪守本份,一絲不苟地奉獻自己的知識,除賺取金錢作回報外,還贏取他人的尊重。專業精神源自歐洲工業化時代的技術工人和行業商人,他們組成團體去保護行業利益。經過不斷演變,專業團體和人士已成現代商業社會不可或缺的部份。
不但醫護人員要具備這種專業精神,社會也要有培養專業精神的「土壤」:尊重和信任專業知識。台灣社會泛政治化的情況非常嚴重,以致政府行政效率不高,當專業知識遇到政治考量或權力鬥爭時,專業精神也就無從發揮了。過去台灣在應付豬隻口蹄疫症時,已印證了這種專業知識難彰和行政政策混亂的局面。
在市場化大潮下,北京的醫護人員已徹底被金錢腐蝕,醫生和護士早已變成紅包的代名詞,拒絕救治那些付不起醫療費的傷者相當普遍。況且,當面對政府強大的政治壓力時,北京的醫護人員還有甚麼專業操守可言呢?
民主和科學在抗炎中固然不可缺少,更不能缺的是,社會上每個成員都和醫護人員一樣,緊守崗位,盡自己的本份,染病的不把疫症傳染他人,才能有效控制疫症。
記者:張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