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港科學園招商活動受挫<br>SARS打擊外商投資

數碼港科學園招商活動受挫
SARS打擊外商投資

【本報訊】非典型肺炎(SARS)的爆發,即時打垮零售、旅遊、娛樂及飲食四大行業,在其他範疇造成的衝擊亦陸續浮現,最令人憂心的,相信是削弱外資來港的信心。工商及科技局常任秘書長(資訊科技及廣播科)何宣威承認,3月份科學園及數碼港在溫哥華及美國達拉斯招商反應熱烈,但及至SARS蔓延,「大家開始齊齊縮沙」。

何宣威接受訪問時說,很難微觀地計算出SARS造成的經濟損失,但是外來投資肯定已受打擊。政府當然會透過網絡着力推廣香港,但「人家是否相信香港疫情受控」卻非當局所能控制。他同意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所說,目前首要是站出來向外間證明SARS已受控,否則花再多錢去宣傳香港也是枉然!

大刪職位 時機未到
7月1日起,工商及科技局將會改組,其中資訊科技及廣播科將改稱科技及廣播科。有評論指出,這次改組是政府在科網熱爆破後,正式為資訊科技「蓋棺」。但作為該局第二把手的何宣威重申,改組是因應現時行業和科技的發展──資訊、廣播、電訊滙流的趨勢,推動資訊科技發展的中心思想從未變異,這次改組是正面和積極的。
重組涉及刪減8個職位(1個首長級及7個非首長級),每年只省掉766萬元,被業界評為未真正為政府節流。他回應轄下有多個範疇如數碼港、科技園及創新科技署等仍處起步階段,短期內大幅削減人手並不可行。
但他明言,3至4年後,在政府面對龐大財赤下,該科一如其他決策局和部門,會有「交數」的壓力,將不斷重組及資源增值。因此外界毋須擔心,工商及科技局會在節流聲中可以「漏網」。

目標不改 預算難削
儘管要節流,他說政府仍須「以身作則」,帶頭推動資訊科技和電子化,2003至04年度,整個特區政府的資訊科技預算,亦由對上年度的17.48億增至19.67億元。但他強調,在龐大財赤下,各部門都要承擔,包括自行負責日後一些經常性的開支。
何宣威說,目前政府首要工作是「全力抗炎」,而資訊科技及廣播科的工作性質比較長期性,以增強香港競爭力為目標,故即使遇上今次「炎疫」突發事件,也盡量不打亂唐英年局長於施政報告中公布的工作重點(見表),但會配合某些急切的救市措施,作輕微改動。

電訊規管 趨於寬鬆
至於哪些工作會獲優先處理?何宣威提及廣播規管的全面檢討,藉以了解規管框框是否仍然合時。他以澳洲及印度為例,指出兩地不斷改變法例、監管模式以至哲學,大體上是邁向寬鬆規管。另外,經濟不景令申請基金支援的企業大增,但他強調不會放鬆評審準則,會更務實專注支援發展優勢行業,當中包括電影、流動通訊應用、數碼娛樂、晶片設計、納米及生物醫藥。

工科局今年工作重點
.公開諮詢第二類互連政策
.全面檢討廣播規管架構,為行業營造更有利的環境
.發出第二份數碼電視發牌、規管和技術架構的諮詢文件
.跟進2002年電訊(修訂)條例草案
.建議修訂電子交易條例,確保有合適法律框架,可推動電子商貿發展
.推動創新及設計的使用,促使工業邁向高增值路線發展
.年底前達到九成適合電子化的公共服務提供電子服務選擇的目標
.繼續發展數碼港和科學園,並致力市場推廣
.鼓勵個別科技範疇的發展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