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香港仍具競爭優勢

投資縱橫:香港仍具競爭優勢

最近某學術團體做了個調查,高達8成的受訪者認為香港仍具備競爭優勢,在這個人心失落的時刻,調查結果似乎為港人帶來一些鼓勵,然而,「具備競爭優勢」只是一種非科學性的語言,是否反映實情,還得進一步研究。
所謂「競爭優勢」,一般是「相對性」而非「絕對性」的。甲的產品縱使比乙的產品好得多,但不代表乙的產品缺乏競爭力,甲有質素優勢,乙也可能有價格優勢,誰賣得更好,要看賣到甚麼市場,以及消費者的要求與想法。
國與國、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其理亦同,惟實際上的考慮會更為複雜,涉及各樣不同因素的綜合考慮,所謂優勢,又非逐樣逐樣的比較。投資者欣賞香港的自由,滿意新加坡的營商環境,及覬覦上海的龐大市場,但總不能在3個城市同時設立總部,必須在整體優劣下作出抉擇。

港人不應空喊口號
有些時候,所謂優勢其實只是劣勢的較量。甲差但乙更差,則投資者仍會捨乙取甲。近1年歐元兌美元反覆向好,日前再創4年新高,並不意味歐洲經濟前景秀麗。事實上歐洲的經濟前景並不樂觀,但美國前景更不明朗,故投資者捨美取歐,故歐洲出現「競爭優勢」。
事情反映出,要吸引投資者,香港不是要告訴他們香港有何優勢,而是要給他們證明,香港比其他對手好或不比對手差,這種相對的競爭優勢是需要整體性的,因為投資者之抉擇會以此為基礎。
確信香港優勢仍在,是必要的驅動力,但更重要的是香港人不要活在空喊的口號之中,而是要有系統及科學化地組織香港的整體優勢,特區政府現時着眼的香港優勢,似乎偏於零碎。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