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羅全球人才 來港研究疫症<br>建中心防疾 馬會捐五億抗炎

網羅全球人才 來港研究疫症
建中心防疾 馬會捐五億抗炎

香港人自命見慣大風浪,誰知養尊處優多年,卻抵不住一場金融風暴的衝擊,而禽流感加上非典型肺炎更益發顯得我們外強中乾,要靠世界衞生組織、美國疾病及預防控制中心等外援協助。為加強香港醫療體系應付突發傳染病能力,馬會擬捐款五億元興建香港首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網羅全球人才來港防禦疫症。 記者:羅偉光、林社炳

【本報訊】本港醫療系統為應付非典型肺炎而疲於奔命,衞生福利及食物局更被指對付疫症後知後覺,暴露了港府沒有吸取禽流感教訓,缺乏主管機構統籌防疫的問題。
醫學界提出設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的建議,據了解,港府與馬會已就此初步洽談,馬會主席夏佳理向本報表示,正與港府討論設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問題,馬會擬捐款五億元興建中心大樓及提供研究設施。
夏佳理續稱,希望新中心可吸引最頂尖人才來港進行研究,成為本港兩間大學及世界各地、以至內地傳染病專家合作的平台。不過,他強調要待馬會董事會通過才能落實,暫時未有選址及興建時間表。

各界均表歡迎
據了解,港府構思設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主因是香港近年不斷受傳染病困擾,而香港獨特居住環境,包括人口密集及多層式住宅設計,與外國及國內出現傳染病時的散播方式及速度有很大不同,因此有需要成立本地中心進行研究,加強本港醫療系統防禦疫症能力。
港府向來不重視預防及控制傳染病,根據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衞生署高達三十二億二千多萬元開支中,約四成即近十三億元用於預防疾病,當中包括為婦女、嬰兒、長者、性病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及照顧小學生口腔健康,而持續監察及控制傳染性疾病及診斷各類傳染病,僅為多項工作之一,故成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建議,受到各界歡迎。

應該仿效美加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勞永樂指出,衞生署疾病預防及控制部編制只有十多人,做到的工作有限,至於設立新中心能否有效對付疫症,則視乎港府投入多少資源,因為中心需要數以百計的人員進行研究、化驗及追查流行病工作,而效果並不一定顯而易見,粗略估計每年經費可能以億元計,馬會捐款只是催化劑,「起間新大樓唔難,但要做到名副其實就要好多資源配合先得。」
設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計劃引起各界關注,在昨日民建聯舉行的「『轉危為機』腦震盪會」上,出席學者及商界人士均認同香港應設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理工大學商業學系副教授劉佩瓊指出,兩間大學醫學研究均處於「單打獨鬥」局面,因為研究資金都要以個別計劃名義申請撥款,沒有連貫性。她認為,仿效美國及加拿大設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才有助推動醫學研究及預防疾病。

有助保持警覺
香港大學商學院院長王于漸表示,設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有助監視周邊地區環境衞生的變化,保持防疫警覺性。他又說,兩間大學醫學院教授應合作加入中心進行研究。
香港總商會總裁翁以登認為,在設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後,港府應撥款供該中心進行醫學研究。

大嶼山寶蓮寺昨日進行浴佛禮,在家長的帶領下,天真爛漫的中外小朋友。陳亮華攝

小朋友紛紛祈求病毒消失,世界和平。陳亮華攝

浴佛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