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突改證實個案定義<br>昨8宗中招疫症急降受質疑

當局突改證實個案定義
昨8宗中招疫症急降受質疑

特首董建華日前一句「新增個案要減到個位數」,本港非典型肺炎疫情突然急速好轉,新增染病人數昨首次回落至個位數字,只有八人中招。正當市民滿心歡喜以為終可除下口罩之際,有醫生警告,疫情受控程度不如政府所「營造」般良好,一切只是玩弄數字的把戲。 記者:陳倩雯、吳國威、羅日昇、林熊

【本報訊】特首董建華於上月三十日出席東盟會議後召開記者會,表明不能接受每日十多宗的新增個案,必須盡快將數目降至個位數字。根據政府公布的數字,昨日有八宗新增染病個案,數字自董建華發表有關言論後,連續四日下跌,並創下自非典型肺炎在個多月前於本港爆發以來,單日新增染病人數的最低紀錄。

懷疑個案二十三宗
證實染病的八人中,一人是屯門醫院醫護人員,其餘是來自各區的零星個案。懷疑個案則有二十三宗。死亡病例再增五宗,包括四男一女,年齡介乎四十三至七十八歲,當中四名男死者有長期病患。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四名非典型肺炎病人死亡,其中二十八人為淘大花園居民,淘大昨日進行法事超渡。
對於中招人數急速下降,有醫學界人士質疑數字未能反映事實。一名公立醫院內科醫生向本報透露,醫管局近日發出內部通告,突然更改了證實染病個案的定義。以往只要有關病人的臨床病徵與「沙士」脗合,加上曾與患者接觸並已開始用藥,便會被界定為證實個案。
在新定義下,除了上列因素外,還多加了快速測試一環;只有在PCR快速測試呈陽性反應的患者,才會被界定為證實個案,否則歸類為懷疑個案。
該醫生表示,由於有近半數真正染病人士,起初發病時對快速測試會呈陰性反應(醫管局新界東聯網總監馮康的情況正是如此),但在新定義下卻被撥入懷疑個案。他質疑政府刻意「報細數」,以符合董建華要染病人數回落至單位數的「命令」。

疫情的確開始好轉
醫療政策評議會會長郭家麒亦擔心政府「製造事實」,刻意壓低數字會令市民疏於防範。他表示,衞生署及醫管局近日將證實及懷疑染病的個案數目分開公布,卻未有清楚交代兩者的定義及分別,令人質疑數字的真確性,要求政府作出澄清。
而經本報多次查詢,醫管局均未有對是否更改了個案定義作正面回應。
不過,郭家麒承認,從前線醫護人員的口中得悉近日疫情的確開始好轉。醫學會會長勞永樂亦指疫情高峯期在三月底出現後,至今已約四十日,即經過四個潛伏期,也未見有第二個高峯。他對此情況表示審慎樂觀,不過就難以預測疫情何時可以消失。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近日數字顯示疫情似乎受控。不過,由於病毒仍然存在於社區,只有當染病人士平均將病毒傳播至少於一個人,而這情況維持一段長時間後,病毒便有可能會消失,但不排除其他環境或外來因素會令病毒在冬天捲土重來。根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病毒在攝氏零度的環境下可無限期生存。

再入院患者非復發
衞生署署長陳馮富珍昨在記者會上形容,本港疫情有穩定及下降趨勢,情況令人鼓舞,相信是由於政府所作的措施見效,加上公眾人士更加注重個人及環境衞生所致。
至於十二名患者出院後再入院,醫管局高級行政經理劉少懷表示,經查證後發現各人並非復發,而是因不同病徵再度入院,例如腳腫等,照肺及驗血後發現X光肺片都沒有「花」,且體內沒有病毒;當中八人已再度出院。
世衞組織發言人湯普森說,本港感染個案減少是好事,但未來一周肯定不會取消旅遊警告;因尚需觀察一段較長時間,顯示疫情是否真正受控。

救護員穿上全套防疫裝備,準備接載懷疑患上非典型肺炎的病人。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