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管女性的乳房叫波。時下廣州話在內地挺流行,有一回在上海就聽見一個妞兒說「波波」。她用叠字,意思倒沒兩樣,所指的還是波。
其實「波波」一詞有別義,可解作一種叫餑餑的饅頭,而餑餑又叫 。明人楊慎說:「食之精者有櫻桃、 ,今北人呼為波波,南人訛為磨磨。」可見波波原是食桌上的東西,並非女性上身那兩點。
但說來有趣,餑餑用普通話唸,跟波波同音,也有乳房的俗義。且看大陸作家莫言《紅高粱家族》的這句話:「我要吃你娘那兩個插棗餑餑。」這部小說拍成電影,由鞏俐當女主角,可說絲毫無負原作者。她兩個插棗餑餑,看來夠養飽四胞胎。
饅頭跟餑餑一樣,也用來形容乳房。在江戶時代,日人卻管女陰叫饅頭,甚而毛饅頭。船饅頭則指娼妓,她們在靠近碼頭的船屋接客,故名。在香港,她們該叫鹹水妹了。
相傳饅頭是由諸葛亮炮製出來,而今洋名叫steamedbun,意即蒸包。Bun的本義是小而圓的甜麵包,老外說haveabunintheoven(烤爐裏有個包),倒是借喻女子大中附小,身懷六甲。這個烤爐裏的bun,對未婚女子來說最nofun,她的男友準叫她老爸罵sonofagun。要是他沒心沒肺,肯定飽食遠颺,r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