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美股5月沽貨離場?

投資學堂:美股5月沽貨離場?

上周筆者與曾智華主持香港電台《晨光第一線》節目時,突然曾智華這麻煩的人爆出一句:「《蘋果日報》今年賺大錢,每名《蘋果》員工可能平均分得兩三個月糧!」跟着便有很多好友詢問筆者此事!
筆者當然不知此事是否屬實,但察覺《蘋果》的老編近日突然變得很友善,沒有再深夜來電質疑筆者的稿,上周更放了筆者一日假,本周又再放多一日假。據聞老編近日心情很佳!莫非不止兩個月……?
大約在3月中,當美國正式出兵攻打伊拉克,市場普遍預期美股將會大幅攀升時,筆者卻在本欄提醒各位朋友切勿有太高期望,主因是美股很少在3、4月間出現大型升浪。當時筆者所持的理由頗為簡單,3、4月乃美國上市公司公布盈利警告及業績的高峯期,以今年首季美國的經濟情況推測,這些盈警及業績相信不會太驕人,未足以令美股攀升。
另一個美股較少在3、4月出現大型升浪的原因,就是4月中是美國交稅的時刻,相信大家都知道美國是高稅率國家,那時刻美國人大都忙於「撲水」,又怎會有多餘錢投資?故當時筆者預期美股在3、4月難有大升幅。
幸好美股在4月只升至8500多點便止步,否則筆者又再大跌眼鏡了(反正早已跌破,無乜所謂)。至於股市在5月又如何?筆者以近日美國投資市場又再流行的一句話送給各位朋友,就是:「SellinMayandgoaway!」,此話可簡單地譯作──於5月沽貨離場!

統計數據具參考價值
根據美國《波士頓商報》(BostonBusinessJournal)的資料,它將1年12個月劃分為兩個好壞部份,「好的時間」(GoodPeriod)是由11月至翌年4月,「壞的時間」(BadPeriod)則是由5月至同年10月。
自1969至2001年,美股在上述「好的時間」平均升幅為7.5%,在「壞的時間」內平均升幅僅得1.2%。更重要的是,其他研究公司進一步驗證至1940年,竟然發現類似的結果,即美股在「好的時間」之平均升幅遠遠高於在「壞的時間」之升幅。
實際一點,假若在上述「好的時間」入市,並在「壞的時間」來臨前沽貨離場,以這策略投資美股,究竟有多少回報?根據資料顯示,由1942至2001年間持續不斷地以這策略投資美股,則1萬美元的本金最終升值至134萬美元!
假若你是「死硬派」,反其道而行,即在「壞的時間」入市,並在「好的時間」來臨前沽貨離場,結果又如何?真要講句Godblessyou!從1942至2001年,以這策略投資美股,當初的1萬美元本金,最後剩得9700美元。
部份讀者可能會問,上述僅是美國股市的情況,其他地區的股市表現又怎樣?根據MorganStanleyCapital的世界指數(MSCIWorldIndex)顯示,1969至2001年間,該指數在「好的時間」平均升幅為8.4%,在「壞的時間」平均升幅為-0.4%(即下跌0.4%)。大家不要忘記,MSCI世界指數是覆蓋全球18個地區的主要股票市場,由此可見,美股這句「SellinMayandgoaway」已漸漸擴散至其他地區股市。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