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上要開放 下有對策

傳訊四圍炳:上要開放 下有對策

電訊管理局在網頁中發表了2003-04年度主要工作和計劃,其中新增了一項「檢討第二類互連政策的長遠發展」(見圖網址:www.ofta.gov.hk/frameset/home_index_chi.html ),並放在規管事務部的工作日程首位,顯見對這項工作的重視。

電訊互連 久議不決
事實上,電訊盈科(008)主席李澤楷去年便曾就此事向公眾多次怒吼,抱怨香港的電訊市場開放政策太快太急,當時工商及科技局局長唐英年甫上任不久,便明言會對此作出檢討。電訊管理局在強大壓力下,也不敢怠慢,相信不久便會推出諮詢文件。
這類互連政策的爭議,在任何地區也會出現,開放市場多年的國家亦不例外。今年2月,美國電訊業監管機構FCC便開會覆核了有關本地網絡的第二類聯網事宜,最後以3對2的投票結果,僅以一票之微通過了一項備受爭議的規定──地區電訊公司貝爾必須按照政府設定的折扣價,把交換設施租予對手,為本地電訊服務引進競爭;但本地的寬頻網絡則不受此限,地區貝爾可以自由地與對手商討價格,政府不會干預。

死不合作 抗拒競爭
電訊法例不完善的中國,情況更為嚴重。據日前國內報章報道,中國電訊業互聯互通的重災區河南,當地主要電訊商河南通信藉不作有效的互聯互通,打壓意欲進軍區內市場的中國聯通,其長途IP電話全面癱瘓,接通率等於零。
該報記者引述河南通信的電話卡售賣員說:「別找卡(聯通IP電話卡)了,買了也打不通,公司搞不正當競爭,把端口都封死了。」除了長途電話,當地聯通的CDMA也被同一方式打壓。

欠缺數據 無從監管
當然,香港的情況跟美國和中國不同,我們不能盲目參考。截至目前為止,香港本地電訊服務的開放程度和最新的競爭情況,我們只能獲得一個大約概念,政府尚未公布所有的相關數據。假如政府有意作出任何政策上的調整,必須提出足夠的理據和數字,顯示香港電訊業營運環境已經改變,市場競爭機制已經確立,否則輕言轉變,會被誤為對擁有權力的財閥低頭。筆者希望政府在未來的諮詢中,可以公布更多數據供公眾參考。
電訊業營運商的互連政策,是政府以「公眾利益」為由干預市場的措施,適當的運用權力有助調整扭曲的市場,偏袒或濫用權力則會導致不公平現象,至於「適當」還是「濫用」,端視監管機構如何取捨。當然,外界(包括消費者和電訊業營運商,兩者利益不同)不能指望監管機構總能自我約制避免濫權,而必須做好監察的工作,要求監管機構提高決策透明度,並公開與決策有關的電訊業資料,向有關當局施壓確保公平和開放的市場環境。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