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後賽開打,東岸形勢遠比西岸混亂;在眾多結果中,以溜馬負於塞爾特人出局最令我氣憤。
溜馬「才華橫溢」,有無可限量的高中三子:謝美恩奧尼爾、班達和夏寧頓;也有出色的老將:米拿和添夏達威,最後,他們更有今年「明星」教頭──湯馬士。
出局不少人都歸咎於米拿,其約三成的命中率故是慘不忍睹,但主因無疑是教練湯馬士調配上的無能。三十八歲的米拿擺脫敵人的技巧和速度均大不如前,其功能漸變成「座地炮」。加上控球的添夏達威和添士利均無切入意識且遠射平平,故米拿根本沒機會「open-shot」。最糟是隊中王牌奧尼爾傳球意識拙劣不堪,故連傳統的傳予內線,引敵包夾再外傳射手作「open-shot」的打法亦行不通。
溜馬隊網頁上的「Q&A」專欄,亦在球隊出局後設題目:「Doyoungstersknowhowtowin?」,指不少未經NCAA洗禮的「球星」進攻虎虎生威;但沒球在手的走位、單擋及防守均未如理想。
這情形教練的調配就更重要,但湯馬士卻搖擺不定,初而重用新人,但在觀眾和輿論高呼米拿之聲不絕下,又怕新人不夠經驗,於是便以季後賽試陣;最終米拿等老將既打不到快速隊形,緊盯下又難以起手,奧尼爾等新星在無人支援下更是「獨幹」一番,隊形蕩然無存,一支喻為東岸最強隊伍就連續三年首圈出局。
縱有多出色的人才,領導無方下一樣會輸得很慘;這一點,相信在回歸後的香港人應該清楚不過。
文:仙道彬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