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道:<br>入青山見證民國革命重地

山光道:
入青山見證民國革命重地

港人罵人,有句口頭襌:「你去青山啦!」當然不是往青山遊覽,真意是入精神病院。青山區有間精神病院無人不知,但早已爆棚想入也不是那麼容易!而青山醫院山邊連線山崗是為青山半島,卻是遊山玩水尋幽探勝好去處,既可讓善信膜拜神雞,亦可參觀曾是革命重地的青磚碉堡,感受一下革命烈士遺留後世的痕迹。
撰文及攝影:陳溢晃

青山半島中,著名山嶺有青山、良田山、叠石頂、靈渡山、花香爐頂等等,圍繞着那數座名山的是數不盡崗陵,可惜多為光禿山崗,樹木極少,走進其間,恍如大陸西部荒原,然而,這正是青山半島特色。

啹喀兵闢路
今回遊程起步點在屯門良景邨巴士總站,下車後跨過輕鐵經街市商場西行,穿過屋邨在良俊樓後接近山邊處,一條闊大公路望山林中上引(此為附近村民晨運大道,常有市民上落),路經兩邊圍起鐵網,鐵橋中回望良景邨大廈林立,那正是昔日田園片片良田農村所在地,而今良田村已遷出,當局把村名拆分為二,成良景及田景邨。

神雞屹立有古
大道上行片刻,路左巨石一座,而石下神像雲集,且有香壇。細看那石形確像雄雞,此情此景令人想起一則傳說。故老相傳,此為神雞石,其附近稱礦山,昔日採石礦之地,曾盛極一時。每晨礦工為神雞司晨而準時工作,忽一日不聞雞鳴,數天亦然,礦工四出尋找,卻見山邊一巨石如雞,但雞身負一石頭,使礦工認為神雞被石塊不幸壓死,故設神位祭之,附近居民亦常路經拜祭,且有拜求之舉而得靈驗,此事傳開拜者日眾。

山泉水任君取
大道中見有市民用手車仔載水箱,當知為取泉水。礦山附近確有泉水多處,鄰近的菠蘿山也有發現。四月二十五日報章新聞報道市民取泉水遇山火險受困。那泉水被稱為「仙泉」。泉水含礦物質眾所周知,能治病的傳說在中國頗流行,按下治病不提,每天上山取泉水回家確為最佳健身之道。大道成晨運區,自然有涼亭及民間興建神壇及小花園。公路平頂處稱良田坳,路向呈十字,回望來路山腳下高樓林立邨屋連綿,而坳此登山路上通良田山;左下黃泥公路即往青大石澗;取道西北上伸公路。沿途放目所見盡是崗陵起伏,回望青山高聳果然氣勢非凡。

塌方似峽谷
由東南伸向西北直到后海灣畔下白泥村後稔灣路,途中有塌方,遊人小心可通過,但別為攝影如峽谷般的塌方而失卻安全感,若當局有更佳安全設施提供便更佳。從良田坳經此廢軍路下達下白泥,需放步兩小時。接近平地時留意有釣爆魚坊指示路牌,依其指向捨石屎公路轉入坭路經菜地出,十分鐘見石屎小徑右行穿過大片果園即到達下白泥村公所,附近有茶室及士多,遊人可於此稍事休息,或乘33號專線小巴,直出屏山元朗亦可。

革命重地變民居
茶室對面園林中見青磚碉堡一座,此為早期興中會革命黨人鄧蔭南,協助孫中山搞革命藏軍火的根據地,世人多識紅樓而少知此地;另外,稔灣(今為發電廠)亦是當時革命史迹地。鄧蔭南離港回穗,將此碉堡留給當時村長,今其後人所住,故內進參觀宜先打招呼。

旅美革命烈士
鄧蔭南生於1846年,是追隨孫中山革命的旅美華僑,1894年結識孫中山後,加入興中會;次年返香港,參與籌劃廣州起義;77歲時因憂憤勞累過度病逝於澳門,孫中山後追贈他陸軍上將之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