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股票市場一向的運作模式,是以自由議價為藍本發展出來的,股份成交價完全是由市場供求而定,不過若果股份欠缺流通性,市場力量便無法發揮,令到價格出現大幅度折讓或溢價,不能反映出股份的實際價值。要除去不健康的價格波動,引入市場「莊家制」相信是其中一個可行的辦法。
採用「莊家制」有不少好處,首先,由於「莊家」的功能是為投資者提供股份的流通量,「莊家制」固然可以改善部份股份只有掛入,又或者只有掛出的情況,而且當股價出現不尋常的的波動時,「莊家」可吸收市場上的部份波幅,即使供應及需求突然大增,股價亦不會被推至不合理的水平,降低投資者的風險。
另外,「莊家」的出現並不會直接令到交易成本上漲,由於上市公司在與某特定的證券商簽訂協議後,證券商會為投資者提供買入及沽出時所需的股份流通量,作為股份「莊家」的證券商則只賺取在提供股份流通量時,買賣交易中所出現的買賣差價,上市企業及投資者均無需要額外支付一筆費用,以聘請專人為其股份提供流通量。
況且,即使市場採用了「莊家制」,投資者若果願意提出更好的成交價格,交易亦可毋須經過「莊家」來進行,避免市場受到「莊家」所壟斷而失去自由市場的意義。
雖然「莊家制」早已有不少市場人士向監管當局提出過,但由於多個「不必要」的顧慮,監管機構遲遲未肯在本地市場引入「莊家制」。當然,筆者也明白到即使實行了「莊家制」,亦未必可以完全解決所有的問題,例如一些連年虧損、股價跌至不足一仙的股份,即使利用「莊家制」來為投資者提供流通性,也沒法令其「鹹魚翻生」。
不過,若果監管機構為了要排除內幕交易活動,而扼殺了部份業績不錯、但欠缺流通性企業未來的集資能力,阻礙了本港發展為區內融資中心,那又值得嗎?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彭偉新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