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近日的新增感染非典型肺炎人數不斷下跌,市民正為此欣喜之際,似乎忽略了好消息以外另一重要事實──死亡率正不斷攀升。目前非典型肺炎的死亡率已逾一成一,衞生署署長陳馮富珍預期數字會繼續上升至一成四,疫症有可能成為風土病。換言之,病毒從此會在港「落地生根」,繼續威脅我們的生命。 記者:陳倩雯、倪清江、翁煜雄
【本報訊】昨日新增染病人數繼續創過去一個半月來的新低,只有十人染病,但卻有九人因病死亡,與新增染病人數非常接近。六男三女死者的年齡由五十至九十六歲,其中七人有長期病患。
衞生署署長陳馮富珍昨早在電台節目上表示,雖然最近疫情漸趨穩定,但死亡率是否已達頂峯則不能說實。她其後在記者會上表示,現時政府公布的死亡率是以個案死亡率來計算,目前的死亡率已達一成至一成一,從疫情的發展來看,若死亡率升至與一般肺炎的一成四死亡率相若,實不足為奇。
她又表示,雖然新增個案有下降趨勢,但由於病毒反覆,仍要謹慎處理。她不排除非典型肺炎可能會成為本港一種風土病,「非典型肺炎會唔會可以零感染,仍要作研究同努力,目前預防措施要做到足,目標是消滅病毒,如果唔能夠,就要接受風土病呢個概念,所以要做好兩手準備。」
不過,醫學會會長勞永樂認為,當老鼠、貓、狗等動物帶有病毒,加上人類帶病毒而沒有明顯病徵時,非典型肺炎才有可能成為風土病。
醫院管理局主席梁智鴻則表示,目前非典型肺炎的疫情較為穩定,正研究恢復部份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他認為香港應盡快成立一間傳染病研究中心。
除了死亡率持續上升外,另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是,部份康復病人出院後復發。世界衞生組織對於目前只有香港的非典型肺炎患者復發表示關注,估計可能與本港用類固醇治療有關。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昨出席商台節目《政經星期六》時表示,有十二名非典型肺炎康復者出院後復發,除了因病毒再侵襲外,尚有兩個可能性:一是病人在停服類固醇後,一般會發燒,但與非典型肺炎無關;或是因類固醇減低康復者的免疫能力,令他們受到其他病毒入侵。
楊永強又謂,衞生署分析一千六百多名患者,發現當中八成曾與非典型肺炎病人有緊密接觸,另兩成則未有接觸過非典型肺炎病人,未知他們從甚麼途徑感染。由於非典型肺炎是一種綜合症,定義較闊,只要有人出現有關病徵,而又曾與中招病人接觸或來自疫區,便會被列作非典型肺炎病人。他續稱,已將該兩成病人的血液樣本,交予化驗所進行測試,以找出他們體內是否真的有冠狀病毒。
另外,昨日公布新感染案中包括一名威爾斯親王醫院醫護人員。對於連續三日先後有四名威院員工染病,中大醫學院院長鍾尚志解釋,這是由於大埔醫院轉送過來的年老非典型肺炎病人,需要醫護人員協助大小便及其他貼身照顧,故難免會將病毒透過排泄物及飛沫傳染予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