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岱靈報道】燕鷗飛行形態優美,因尾羽修長而開叉得名。全港共錄得十二個品種,但只有三種留港繁殖,其中的粉紅燕鷗數目近年更明顯下降。漁農自然護理署為了吸引更多燕鷗「留港產子」,特別在牠們的繁殖地安裝人工巢箱。
會在港繁殖的三種燕鷗,包括褐翅燕鷗、黑枕燕鷗和粉紅燕鷗,都是本港少見的夏候鳥。牠們每年五月至九月中旬到訪香港,多在香港東北面出沒,並在人迹罕至的小島岩岸築巢。來港燕鷗近年整體數目平穩,去年錄得五百多隻,但粉紅燕鷗數目卻由九八年的一百二十隻下跌至去年只有八隻。
高級濕地公園主任林銳芳表示,全球對粉紅燕鷗的研究不多,暫時不知粉紅燕鷗數目減少的原因,「可能係因為粉紅燕鷗對環境適應力較低。」
漁護署在已知的燕鷗繁殖地點安裝了十六個石屎人工巢箱,另在未有繁殖紀錄的小島上再安裝十六個巢箱,還有八十隻仿製燕鷗放在巢箱內外,部份地點安裝了燕鷗鳴聲發聲器,吸引愛群居的燕鷗棲息。巢箱分方形和圓拱形,有綠色和當地岩石的顏色,由漁護署製造,成本低廉。
林銳芳指,雖然燕鷗在偏遠的小島上築巢,但近年興起的生態旅遊帶領遊人走到小島,他呼籲遊人觀賞時要小心保護這種野生雀鳥。長期的人為干擾會令燕鷗減少求偶次數,或令燕鷗父母離巢,增加雛鳥和鳥蛋暴露於捕食者的機會。
他建議,觀賞燕鷗宜留在船上,最好與燕鷗距離二十公尺以上:「燕鷗最好睇係捉魚同飛翔嗰陣,所以唔使行咁近。」遊人亦不應在繁殖地附近拋石、叫囂和生火。若接觸、取走或傷害燕鷗的蛋和雛鳥,更是違法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