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圈短談:決策失誤代價沉重

財圈短談:決策失誤代價沉重

沙士(SARS)在香港肆虐逾月,已經嚴重影響到經濟及民生,除了很多國家和地區(包括內地城市)對來自香港的商旅「另眼相看」之外,連愛爾蘭皇家醫學院都公然以本港是疫區為由,取消香港醫生的考試資格!這是香港前宗主國及其附庸繼要求學生先行自我隔離才能返校上課的又一「貢獻」,真是「患難見真情」。
非典肺爆發至今,對港府財政上的壓力不輕。本來港府滅赤的勢頭不錯,因為在02至03年度的稅收和外滙基金投資收益增加、公共開支減少,使到期內赤字降低到617億港元,比政府原來預測的700億少;不過,為解決非典肺之下百業蕭條的困局,港府已動用了118億元救市,如果今年下半年經濟仍差,估計今年本港財赤會高達900至1000億港元!真是「唔講得笑」。
在沙士風暴之下,香港社會可謂被殺個人仰馬翻,港府慢三拍反應、醫管局行政失當都引起了市民的強烈不滿,唯一可以解釋的是承平日久、(對付瘟疫的)武備不修。雖然號稱有百萬大軍,但像明朝末年的軍隊,堆在倉庫的槍械盔甲都生了銹,嚇嚇越南、朝鮮的小朝廷還可以,一遇上滿洲鐵騎,還怎麼抵擋?

資源錯配延誤大事
非典肺驚魂未定,登革熱蹤影又現,難怪《經濟日報》的社評疾呼「不要做瘟情城市!」挾着幾千億儲備和龐大醫療系統,如果第一次被疫症殺個措手不及是情有可原(諒)的話,第二次重蹈覆轍就不值得同情了。且不說別的,有這麼豐厚的資源不懂得運用,竟一而再、再而三地要由民間捐款去為醫護人員加添保護衣物,要商界籌款去資助受害家庭。難怪石鏡泉兄也要怒吼:「重視不是用默哀來表達,而是要用提供「太空衣」來表達的!」可見主事者根本就沒有用心為人民服務。
除了人命之外,SARS對本港經濟的打擊也很大,估計在整個事件中,本港股市、樓市、出口、消費和旅遊業的損失加起來會高達2000億港元!這就是我們錯過了第一時間隔離病人、並向世衞求助的沉重代價。據醫學會副會長馮宜亮的估計,SARS病人最終達2000人的話,治療的總費用雖高達9億元,也仍只佔醫管局一年預算(330億)的2.8%,就算全線公立醫院4000醫生和2萬名護士「全副武裝作戰」4個月計,額外的支出都不到2億元!可見問題不在醫管局沒有錢,而是醫療系統以至港府的資源調配(物流?)決策出了問題。
也有些行業是「因禍得福」的,例如賣口罩、消毒紙巾、中藥行等;有趣的是私家醫院也因外地限制港人入境而多了一門賣「沙紙」(健康證明)的生意,真是天無絕人之路。
姚謙
泛德國際投資研究部
網址:fredrick-tayl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