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具備生物武器大部份特點<br>前蘇聯專家:疫潮可能是人為

病毒具備生物武器大部份特點
前蘇聯專家:疫潮可能是人為

非典型肺炎疫潮爆發初期,本港一些醫學專家都想起荷李活電影《極度驚慌》;戲中神秘病毒蔓延社區,都是軍方試驗生物武器惹的禍。雖然至今主流意見仍相信,新冠狀病毒是自然界產品,但這個世紀新病毒讓人摸不清、看不透,有前蘇聯軍方生物武器專家更指出,除非找到病毒源自哪種動物,否則不能排除疫潮是軍方研製生物武器意外洩漏的結果。

【本報訊】曾為前蘇聯軍方負責發展生物武器的阿利別克教授(KenAlibek)指出,「沙士」(即非典型肺炎)病毒傳染性高,且來源不明,多國的科學家都已公開病毒的基因排列,卻仍無法追查它源自甚麼物種。他說:「除非找出它來自甚麼動物,否則不應排除它是人造的可能性。」

死亡率不一定要很高
一些意見認為,「沙士」病毒的死亡率不高,致病的新冠狀病毒不可能是發展生物武器的產物,但現時擔任美國喬治梅森大學(GeorgeMasonUniversity)生物國防學院中心主任的阿利別克,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指出,可製造生物武器的病毒或細菌引發的疾病死亡率不一定要很高,例如常用的天花,平均死亡率只有百分之三十。目前,非典型肺炎在本港的死亡率已超過百分之十。
他解釋,軍事上生物武器的作用除了殺人,還可用來破壞敵國的經濟,造成混亂,像非典型肺炎的疫潮,已令疫區的航空交通癱瘓。身兼微生物學及免疫學專家的阿利別克,曾為前蘇聯軍方發展炭疽武器,九二年逃亡到美國後,為美國軍方提供不少前蘇聯發展生物武器的情報。

內地曾爆出血熱疫症
他在其著作《生物危機》(Biohazard)中講述蘇聯發展細菌武器的經過,其中提及衞星圖片曾偵測到中國西北部核試區附近,建有大型的發酵廠及實驗室,情報顯示鄰近地區在八十年代末曾先後爆發兩次前所未見的出血熱(hemorrhagicfever)疫症,當時蘇聯軍方的分析認為,這兩次疫潮是中國的科學家發展病毒武器時,實驗室發生意外引致。所謂出血熱,例子有依波拉病毒引發內出血等病徵。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指出,被用作為生物武器的細菌或病毒通常具備六項特點,首先是感染者很快死亡;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沒有預防的疫苗;容易懸浮在空氣中,方便散播;絕大部份人沒有抵抗力;有關病毒或細菌在環境中不易死亡(見表)。但他強調,現時沒有證據顯示新冠狀病毒是人造病毒。

21℃下可生存六天
不過,有專家認為,根據這六項標準,新冠狀病毒似乎符合大部份特點,除感染者不一定快速死亡外,至今仍無有效藥物或疫苗對付,大部份人都沒有抗體或抵抗力;研究又顯示冠狀病毒在攝氏二十一度可在生理鹽水生存六日,在環境中不易死亡。淘大花園爆發疫症的調查報告也揭示,病毒可附在微細的水滴上,在空氣飄浮相當的距離。

三百多名港穗醫護人員在交流會上手拉手結成人鏈,表達上下一心、攜手抗炎的信息。 易仰民攝

外出戴口罩及保持身體健康,有助防炎。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