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赤嚴重,達六百多億元,除了政府本身的開支以外,主要政策範疇的公共開支增長其實一樣驚人。其中特別的是教育(549億元);醫療(339億元);社會福利(326億元)。香港的財政惡化下去,則願與不願,這幾個範疇成為政府未來開刀的對象,可以預期。
審計署發表報告,狂批八大院校浪費資源,特別力陳各院校的教職員薪酬福利過於優厚。列出的資料,縱然比較粗疏,但香港教職員的薪酬,比世界其他一流大學更高,卻是不爭的事實,部份情況更高於一倍以上。
香港大學生一年成本是多少錢,竟然是二三十萬,成本是如何計算出來?就算大學中人,亦不大了了,但大學中很多課程,已是自負盈虧,包括新產品的副學士學位在內,而大學的基建,有不少是由外人捐助的,那麼錢是花在甚麼地方?花的是否物有所值?當中自然有官僚弄權下的浪費情況了,在今天港府叫窮的時刻,大學的一盤帳目有向公眾作出交代的必要了。
一流的大學設施,比一流更一流的薪津,得出的是二流的研究成績及人才,香港的競爭力自然日漸下降。釜底抽薪之計,已經不是再建立甚麼超級大學,反而是大學私營化,學生的資助學券化,不是要擴大現有大學的規模,而是裁縮,將節省下來的資源直接交予學生,讓他們到成本效益更佳的國內學府求學,到私辦的本地大學求學,及津貼優質學生到國外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