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開始,我們將會一連十二期透過這個專欄,探討一些例如退休保障計劃、個人理財之道及美市投資之道等等的課題,希望能與讀者分享嘉信理財在投資理財方面的心得與經驗。今期先探討的是如何訂立妥善周全的退休保障計劃。
美國僱員福利調查機構﹙EmployeeBenefitResearchInstitute﹚去年進行了一項以退休保障計劃為題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6%被訪者擁有25萬美元或以上的積蓄作退休之用;47%被訪者的積蓄不足五萬美元;另有15%被訪者更是全無積蓄。美國在職人士並不積極儲蓄,主要原因是他們低估了退休後的生活開支。調查結果顯示,17%被訪者相信,退休後的開支僅為退休前的五成以下;只有不足兩成被訪者認為退休後的開支至少是退休前的八成。
至於香港方面,政府人口報告指出,在20年後﹙亦即2023年﹚,每四名港人中,便有一人年齡超過60歲。人口急速老化的趨勢,正好顯示退休保障的需求將會與日俱增。
強積金自實施以來,適逢全球經濟持續不景氣,基金與股市表現俱欠佳,以致強積金的投資頻頻失利,市民已供的款項不斷「縮水」,更令大家意識到單靠強積金,絕對不足以維持退休後的生活開支。
要退休後生活優哉游哉,大家除了供強積金外,亦需要有個人儲蓄投資。然則,我們需要多少積蓄,才可退而無憂?
每個人對生活的要求都不同,實難一概而論。一般而言,退休後開支至少要是退休前的七至八成。很多人就是低估了退休後所需的生活費,以致退休後生活捉襟見肘。
退休保障安排愈早計劃愈好,以下是可供大家參考的「退休計劃三部曲」:
1.衡量退休生活開支;
2.確定投資組合的規模,以維持退休後生活所需;
3.釐定現時儲蓄與投資的金額,以便達致退休保障計劃目標。
衡量退休生活開支 要衡量退休後生活開支,必須顧及多方面,例如居所屬於自置或租賃?是否已經供滿?醫療保險開支要多少?壽命多長?是否仍需供養子女?生活方式會否顯著改變?除此之外,大家還須考慮其他因素如通脹率、稅款,以及有否投資以外的收入來源?
確定投資組合規模 究竟應該儲蓄多少,才可維持退休後生活開支?我們曾就不同風險水平及年期的投資組合作出回報率分析,得出以下準則。假設在55歲退休而會活到85歲,退休期便有30年。要是閣下渴望在退休後每年有30多萬港元的收入,以維持生活開支﹙此支出將根據通脹率浮動﹚,則至少需要接近800萬港元的退休儲備。
要令退休後生活無憂,便要盡量保持手頭資金充裕。其中三個方法就是:﹙一﹚盡量減少退休後的開支;﹙二﹚盡早作出個人儲蓄投資計劃,又或是延遲退休;﹙三﹚在年輕時承擔更大投資風險,以便獲取更大回報。投資策略的基本原則是「年輕者宜進取,年長者宜穩健」。
上述各項準則僅供參考之用,閣下應該按照本身需要及實際情況,作出靈活的決策。靈活變通是投資必備要素,亦是確保退休生活無憂之道。
釐定儲蓄投資金額 要定出較確切金額,必須考慮多項因素,包括退休期、預計儲蓄息率及投資回報等等。要退休後生活富足無憂,退休前便應多作儲蓄與投資。
退休保障是一項長遠的計劃,必須認真處理。假如大家能夠遵照上述步驟,及早制訂周全的退休保障計劃,便能真正做到退而無憂。
嘉信理財香港有限公司
(以上資料僅為假設,過往表現並不代表將來表現。本文僅屬一般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推薦及法律、稅務及投資意見。有關個人之情況,閣下應諮詢閣下之律師、會計師、財務或稅務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