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證實的感染非典型肺炎個案持續下降,昨日數字回落至十一宗,創下一個半月以來新低,但香港大學醫學院臨床試驗中心指,病人死亡率正上升;根據現有數據推算,至本月底累積個案會達二千零八十宗,死亡及危殆總數為三百零二人。醫學專家則警告,病毒可能在夏天蟄伏,俟機而動,入冬後可能再爆發疫潮。 記者:羅偉光、翁煜雄、黎國強
【本報訊】香港對抗非典型肺炎戰役昨日傳來喜訊,新證實感染個案回落至十一宗,創下一個半月以來新低,其中兩人為醫護人員,懷疑個案則有二十七宗,而死亡病例為五人,八十八人在深切治療部留醫,另有一百零二人康復中準備出院。
雖然上述數字顯示,疫情有好轉趨向,但港大醫學院臨床試驗中心最新報告指出,病情危殆須入住深切治療部的病人死亡率約為一成五,以現時有近九十名病人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推算,「沙士」(SARS,即非典型肺炎)死亡率會進一步增加。
按昨日累積死亡人數一百六十二人除以整體一千六百宗個案計算,死亡率已達一成;若以痊愈出院人數計算,死亡率更逾一成六。
衞生署署長陳馮富珍昨在記者會上表示,香港死亡率並不特別高,與世界衞生組織預測約一成差不多。
此外,港大臨床試驗中心又指,若新個案增長情況穩定,以每日平均有十六宗新個案計算,至本月底累積個案會突破二千大關,達二千零八十宗,而須入住深切治療部及死亡的累積人數會增至三百零二人。
該中心根據現有約一千六百宗個案分析,發現男女性病人比例相若,但男病人死亡數字遠較女病人為高,截至四月二十五日數字,在一百六十名死者中,男性佔一百零四人,女死者僅得五十六人;而年齡超過六十四歲的「沙士」病人,死亡率最高,達五成八,四十四歲或以下死亡率最低,為一成八。
統計數字顯示香港疫情可能已過高峯,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主任袁國勇昨早在商台節目《風波裡的茶杯》上表示,非典型肺炎疫情今個月可能會受到控制,但市民不能掉以輕心,仍需注意個人及環境衞生。他又稱,隨着夏季來臨,病毒可能變得不太活躍,但他擔心到冬天會再爆發非典型肺炎疫潮。
對於陳馮富珍表示希望非典型肺炎在港盡快消失,袁國勇直指是過份樂觀。他強調「大家都相信𠵱家疫情開始穩定,慢慢退減,亦有可能在夏天會唔見一陣,但大家要記得冠狀病毒已經可以人傳人,所以有好大機會冬天可能會再嚟過,甚至有一個好大嘅爆發,所以我諗如果話想非典型肺炎完全冇晒,會係過份樂觀。」
袁國勇續稱,從數據分析疫情可能已受到控制,除非再有類似淘大花園的大型爆發,否則本月疫情會完全受控,不過他強調,巿民在疫情受控制下仍不可掉以輕心,應該繼續注重個人衞生及環境清潔。他指出:「香港係一個超級高密度嘅城巿,你一定要超級乾淨先得。」
陳馮富珍不願評論疫潮會否在冬天重臨,只稱目前對此病症了解不多,任何假設都要時間去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