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平等任務:<br>接納包容精神病患者

非常平等任務:
接納包容精神病患者

由平等機會委員會與香港電台聯合製作節目《非常平等任務》是根據真實個案改編,以戲劇形式展示現今社會上不平等及歧視情況,本欄逢周五同步刊出有關節目內容,並闡釋有關平等和歧視的條例。

第七集--城市卧底
在香港眾多的弱勢群體中,精神病患者相信是最被誤解的一群。他們常常被人視為有暴力和自殺傾向、行為是無法預測的、和無能力作理性的決定。負面標籤導致社會與精神病患者疏離,然而,家人和社會的接納與包容,卻正正是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所最需要的條件。
透過本集的主角亞棠和亞娟的經驗,觀眾可認識精神病患?康復者對歧視、負面標籤和疏離感的看法及體會。加於精神病患者身上的負面標籤,可能比疾病本身更可怕。生活在無根據的負面標籤底下,精神病患者是極之難受的。因此,病人一般傾向隱瞞病歷和孤立自己,這卻阻礙他們及早接受治療。

投訴報販殘疾歧視
亞棠是精神病患者,失業在家,足不出戶,父親對此大感不滿,多番強迫他找工作;可是亞棠依然故我,拒絕溝通。棠父其實多少知道兒子精神出了問題,但始終認為家醜不出外傳,沒有正視他的疾病。後來父得知棠一直飽受某些街坊的奚落和歧視,令他明白到在社區之內,精神病患?康復者的家屬應該站出來爭取應得的平等對待,不應再逃避。棠父在友人的鼓勵下,向平等機會委員會投訴拒絕出售報紙給亞棠的報販殘疾歧視。
《殘疾歧視條例》是為保障殘疾人士避免因其殘疾而受到歧視、騷擾及中傷而設的。由於精神病亦是一種殘疾,所以,精神病患?康復者與他們的親屬,亦受此法例保障。而保障的範疇包括僱傭、教育、進出、處置及管理處所、貨品、服務及設施的提供等等。

包容精神病康復者
家庭本是大多數人支援的主要來源。但實際上,家人也可能對病者有負面的看法,他們往往因對疾病本身以及對病者的需要有誤解,而感到沮喪和無助。因此,家人也可能需要接受教育,以致能夠掌握有關精神病的知識和照顧病者的技巧。
市民欲了解有關殘疾歧視與精神病患的問題,可登入平等機會委員會網頁: http://www.eoc.org.hk

今集節目於今晚七時在無線翡翠台播出;港台網上廣播站(www.rthk.org.hk )及教育電視網站(www.eTVonline.tv )視像直播及重溫。

服務熱線
電話: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