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訪問梁秉中教授談醫管局問題,過程中梁教授慨嘆:「九七年前,還是殖民地政府管治時,他們會尊重各方面的意見,我們這些有心的學者,只要言之有物便會受到尊重。但回歸後至現在,言之無物反而會較被尊重,相反則會惹人懷疑,認為是造反,所以九七後某些界別損失了反映的渠道。」
這幾句話相信得到深廣共鳴。梁秉中是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管理委員會的主席,國家民族意識深長,沒有人敢扣他「親英」帽子;有見識,一向言之有物,有目共睹。以他這樣的人物尚且發出這樣的感嘆,寧不令人感觸良多?
我倒是個「造反派」,九七之前已經有這個封號,港英內部認為我是個頭痛人物,說我這種人偏要"rocktheboat",稱為"awkwardbrigade"已算客氣。像我這種人絕對不少,但只要言之有物,都會起碼有人用心去聽。
專業人士和學者的地位受到尊重,當然其中有很大部份是姿態,不無虛偽,但這種姿態,的確做到了令這些人士感到他們可以向政府表達意見而不需擔心受到冷淡對待。至於真正言之有物的人,則時時有官員主動徵詢。有時所提的意見不過是雛型,沒有時間去仔細證明,但當局也會感激跟進,自行探討。這是認真的,未必向外張揚。港英分得出哪些人為名為利,要以名利籠絡,哪些人對名利不感興趣,只要求意見得到尊重。
香港的人才沒變,但當局的態度變了,言之無物者反受重用,特區哪能不落後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