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在假期前的走勢沒有太大啟示性,成交雖大,主要活動卻是圍繞恒指成份股比重轉變的買賣活動,形成滙豐(005)一枝獨秀,個別藍籌卻相對失色的情況。由於這種技術性買賣左右了市況,無論閣下看好抑或看淡,期指都不是最佳的入市工具。
買升的出擊對象,是恒指比重甚大、周三走勢卻出奇平穩的中國移動(941),另外一度走勢甚勁,中段過後卻抵擋不住沽壓的利豐(494)亦可考慮。筆者維持原判,在現水平傾向看淡,因此自然是以滙豐作為造淡對象。不要小看挑選工具的重要性,這是減低風險提升回報的主要步驟,很值得花心思研究。記否當日筆者曾在多個逆市策略中選擇買歐元,事實便證明回報最好,金融市場不同產品的相關性,很多時候會有變化,因此不可假設隨意出擊也可以。
周三的另一奇怪現象,是國泰航空(293)的勁勢,筆者也維持原判看淡。
以業務而言,國泰所受的打擊十分直接,目前只不過算是稍露曙光而已,周三走勢如此強勁,應是早前的沽空盤太多而已。
有幾位讀者電郵查問滙豐認沽證的選擇,由於新例嚴格,動輒得咎,筆者現時已不會在回答電郵時,就個別股票或認股證作評論,希望讀者明白。當然也希望讀者公平一些,應向收取閣下佣金的經紀查問,否則大家對經紀業沒有要求,水平每況愈下是必然的。
其實挑選認股證,情況絕對是因人而異,重點是風險與回報的平衡。筆者一向的取向是挑選離到期日不遠的認股證,通常相對較平,而且迫自己速戰速決,比較容易嚴守紀律,但這點未必適合大眾。
買認股證的最大錯誤,經常性是注碼太大,因此不妨在入市前先有個計算,假設正股到達某個水平要認輸,認股證會跌多少,然後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釐定注碼。以末日輪為例,上落波幅大,一兩萬元的雞仔注,對很多人而言已足夠有餘。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