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新研究防渠傳細菌

港大新研究防渠傳細菌

【本報訊】港府公布淘大花園爆發非典型肺炎的報告後,引起大眾對樓宇及渠管設計的關注。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昨日建議大廈的浴缸、洗手盆和地台去水渠多裝置一個「合併」的U形氣隔,並計劃訂定「健康及衞生指標」,為不同大廈的規劃及保養水平等方面評級。
港大建築系教授何志榮指出,現時不少家居使用的去水氣隔,都沒有「反虹吸氣孔」平衡渠管內的氣壓,容易令臭氣或細菌倒流。他說,浴缸、洗手盆和地台位的去水渠可「合併」多裝置一個U形氣隔,這樣可確保較少水流過的地台氣隔不會乾涸,同樣減少臭氣或細菌倒流的機會。

擬定健康及衞生指標
另一位副教授黃華生則從樓面面積的角度指出,現時低公共面積的設計令樓宇衞生較差。由於發展商為了增加最高可銷售面積,不少樓宇都設計成兩梯八伙的低公共面積布局,淘大花園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這種設計不但增加樓宇密度,亦減低自然通風,增加大廈的凹位如天井,積聚污垢。他建議政府修改法例,規限可銷售面積,但放寬公共面積的呎數,或不收公共面積的地價,令發展商可發展另類的設計。
建築學院院長鄒廣榮表示,為了協助比較不同大廈的衞生質素,學院將在一至兩年內為本港樓宇建立一個「健康及衞生指標」,「好似財務評級」一樣評核樓宇的規劃、排水系統、廢物收集及保養等方面,為大廈作出診斷及指出需優先改善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