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審計署報告指出,由於本港大學教職員薪酬與公務員掛鈎,教學人員的薪金超越英美,尤其是講座教授的年薪,比英美同級教授高出一點四倍。有大學所聘用的非教學人員,每月薪酬高達十七至十八萬元,比個別大學校長還要貴。
本港各大學教職員薪酬自一九七○年十月起跟隨英國大學的模式與公務員掛鈎,例如講座教授的平均薪金為高級政務主任頂薪點的百分之一百四十三,本學年平均上限為十二萬七千多港元。但英國九二年已取消掛鈎,港府雖在去年十一月宣布脫鈎,但八大院校仍未實行。
報告指本港一般講座教授的年薪最低為一百二十三萬多元,比英國高出一點四一倍,比起美國高一點四三倍。在調整各地生活費後,本港講座教授仍較英國高四成一、比美國多六成六。
但本港助理講師級教員,則比英國低百分之四至十四,與美國相若。不過報告指出,由於本港稅制低於英美,教員所獲實際收入仍較英美多。
報告又指出,各校校長每月底薪加現金津貼,最多的一位介乎三十五至三十六萬元;最低的則袛有十六至十七萬元。
但其中一間大學一名非教研人員,月薪卻達十七至十八萬元,該校解釋聘用他後,毋須再聘請顧問及支付顧問費,因而得以節省,大學教資會支持該校做法。
高等院校教職員會聯會主席岑嘉評認為,香港相對英美的情況不同,不應作比較,「唔好話董生比朱鎔基、溫家寶(薪酬)高!喺美國,啲屋唔係咁貴,教授筆退休金足夠買層樓,但香港唔夠買。」他相信政府會借該報告迫大學教職員減薪。
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認為,本港教授薪酬高並不出奇,甚至高過校長也可接受,外國有很多這類個案;至於是否過高,他認為要多討論。
另外,報告批評各院校由九七?九八年度起,沒有按照生活指數調低助學金,要求院校按照跌幅調整,估計每年可節省八千二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