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狀病毒的特性變幻莫測,令專家也難以捉摸。至今,有十二名非典型肺炎患者病愈出院後卻復發,要再度入院治療,其中六人仍然留醫。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沈祖堯認為,仍未完全了解「沙士」病人復發的原委,但他指出,不少康復患者的尿液和糞便仍有病毒,雖傳染性不高,但最好還是要注意衞生。 記者:陳沛敏、倪清江
【本報訊】醫管局高級行政經理劉少懷昨日指出,醫生和專家正研究病人復發的情況,但他強調,復發留院的患者目前情況良好及穩定,當中數人已在康復中,短期內可出院。
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沈祖堯昨日在電台節目中指出,病者復發可能與部份人抵抗力不足,體內病毒未完全清除有關。他解釋,有關病者接受類固醇治療後,可能抵抗力仍未恢復,導致病毒留在身體時間較長。他又指出,部份康復者的肺部出現纖維化,令肺功能未能回復原狀,但大部份人都能完全康復。
他解釋,根據過往非典型肺炎病毒留在病者體內的經驗,病人留院治理約三星期即可出院,但留院的首兩星期最有可能復發,即使病人離院,大部份人的體內仍有病毒,主要在尿液及糞便,但不等於病者未康復,而且存在呼吸系統的病毒濃度甚低,感染他人機會甚微。
他指出,要求病人留院半年或一年是不可行及沒有需要的,但院方會要求康復者小心家居衞生,特別是廁所衞生,並要求他們在寓所戴上口罩。
醫管局專業及公共事務總監高永文昨日在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上指出,本港在監察肺炎康復者的工作已較外國保守,外國一般容許病人在退燒四十八小時後出院,但香港要病人完全退燒七日才可出院,之後還會有十日觀察期,該局現正計劃延長觀察期。
醫管局主席梁智鴻在電台中進一步解釋,病人出院準則是根據美國疾病傳染中心的指引,為安全計,病人退燒後兩日仍會留院五日,並且要求他出院後,自行進行家居隔離十日。衞生署署長陳馮富珍在記者會上則指出,外國也有非典型肺炎患者復發的情況,比例與香港差不多,相信病人康復出院後採取的措施,包括避免與家人有緊密接觸;戴上口罩等,已將感染其他人的風險減至最低。她又解釋,復發的個案不會再次計算在新增個案內。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鍾南山也相信,現階段沒有迹象顯示,有大量非典型肺炎患者復發。
現時非典型肺炎患者出院時,院方會提供《出院須知》供他們參考,包括要求他們佩戴手術用口罩;每天探熱兩次等,但並非如其他家居隔離者般強制執行。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建議,可透過快速測試,量度復發患者的病毒數量,以確定他們復發的原因究竟是因三氮唑核 香港賽馬會則證實,其中一名復發的杏花邨居民為馬會財務部職員,上月初發病至出院後仍沒有上班,沒有接觸同事。至今馬會共有八名員工證實感染,其中六人仍然留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