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給港人送棺材

特首給港人送棺材

時事評論員 李蒙

董建華政府處理非典型肺炎的危機,以北京和廣東省府的觀感為最優,國際形象為次,港人的生命尊嚴擺到最後。一意討好北京,心存僥倖,寄望疫症快速過去之時,竟然沒有兩手準備,沒有作最壞的打算,不聽醫療專家的苦勸,錯過了兩次的隔離疫症的機會,令不少醫護人員和淘大花園居民染病,有些更白白送命。「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董建華愚而自用,六年來令不少香港人傾家蕩產,如今竟然害死人命。北京依然會包庇董建華,犧牲性命的市民家屬也未必敢、也不能成功控告董建華,但按照中國的倫理道德,董建華已經喪失擔任領袖的廉恥之心。即使他身死之後,落入阿鼻無間地獄,也不足補償他這次犯下的彌天大罪。

錯判危機禍港殃民
疫症的本質,首先是「公共衞生危機」,凡是實事求是的政府,從新加坡、台灣到越南,都是如此判斷。三月中,威爾斯親王醫院擴大感染時,港府高層將公共衞生危機誤判為「國際形象危機」與「中港關係危機」,沒有將事件作瘟疫處理,以致「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瘟疫之後改地變天
港府高層後來被傳媒和民意驅動,要辦點事,但依然不敢實事求是,不敢回到現實,連「疫症」二字也不敢提,只是說「抗炎」。世界衞生組織將疫症定名為SARS之際,香港衞生署還企圖偷天換日,企圖竄改為SRS,以為改名換姓,疫症就會消失。若港府真的要避諱,為何施政報告偏偏愛用SARG來簡稱「特別行政區政府」?他們也許不知,SARG是一個普通的德文名詞,意思是「棺材」。香港號稱國際都會,政府竟然不察覺他們樂用的簡稱,是對香港的毒咒!朱鎔基上任時,說要為貪官準備九十九副棺材,另留一副給自己。董建華至今已經為香港人送出超過一百副棺材,但偏偏沒有給自己留一副。
危機爆發之後,董建華沒有省察各種緊急法令,物色合適的統籌大員,增加政府公權力,提高內部調度和應變的效率。後來甚至耍弄權術,拿人命來做戰靶,縱容醫院管理局大混亂,企圖推卸港府高層責任,準備拿屬下機構來承擔政治責任。危機當前,特首應委任大員作統籌,因為要預防該人出錯或染病身故而替換,特首是不宜自行統籌的。處理危機,要同時啟動多條政治路線,同步調度多種行政資源。要處理已發生的事,也要預見即將發生的事,並且做好兩手準備。這種綜合的執政能力,智力低劣的董建華根本無法勝任,他只會延誤時機,以致每次有嚴重事故,政府高層都不在現場,連續多日的無政府狀態,嚴重削弱了政府的威信。
歐洲的中世紀封建社會,在黑死病之後瓦解。崇禎皇帝的明朝江山,在瘟疫之中覆亡。一九一八年的瘟疫過後,五四新文化運動接踵而來。是次疫症,若處理失當,不論在大陸或香港,過後都會有大震蕩,甚至改地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