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橋面4700萬維修貴過造價

四橋面4700萬維修貴過造價

【本報訊】本港的橋樑建造達到世界級水平,但汀九橋、西九龍快速公路高架道路、汲水門橋及馬灣高架道路四條主要橋樑,均在通車後不久,路面瀝青出現變形及損毀,不但對駕駛人士構成危險,更要封閉部份行車線進行維修,復修費用高達四千七百多萬元,平均比每條橋原來的路面建造費高出近兩倍。審計署批評路政署制訂橋板路面瀝青厚度失誤,促請當局重估今後橋樑路面工程的標準。

原設計用20年
審計署署長在最新一期報告書調查四條橋樑路面過早出現損壞的問題,報告指四條橋樑的路面瀝青及防水層原定設計可使用二十年,但四橋分別在九七年中和九八年中通車後,在兩個月至十四個月間便先後損毀變形,而當局提交初步調查報告後,至今沒有再作深入調查。
其中路面建造費(未計算建橋費)達一千四百萬元的汀九橋在九八年五月通車後,同年七月慢線路面已出現龜裂,瀝青面層嚴重移位及起泡,需要封閉部份行車線二百日進行維修,費用高達二千七百三十萬元,是鋪設路面費用的兩倍。

瀝青厚度不足
至於在九七年中先後啟用的西九龍快速公路高架道路、汲水門橋及馬灣高架道路,也有同樣問題,四條橋的維修費高達四千七百二十萬元,合共需封閉行車線約七百日,當中尚未計算西九龍快速公路高架道路的維修費,因為當局直至去年底仍未訂出維修計劃。
審計署報告批評,橋樑路面變形,並非因正常損耗所致,根據初步顧問調查指出,路政署制訂橋板路面瀝青規格有誤,瀝青厚度不足,加上沒有就應用防水層的影響作預計。
立法會工程界議員何鍾泰批評四條大橋出現路面變形,可能是用料及監工問題。路政署則大致上同意審計署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