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宗肺炎醫好又復發

近10宗肺炎醫好又復發

非典型肺炎病毒神出鬼沒,一名居於港島東區杏花邨的病人康復出院三日後,竟病情復發須再度入院留醫。其實在已出院的七百多名康復者中,類似個案已出現近十宗。醫學專家指這現象顯示引致非典型肺炎的冠狀病毒,可能已變種成「斷唔到尾」的病症,而當局沒有強制出院者繼續隔離,亦成為病毒不受控地擴散的一大漏洞。 記者:羅偉光、蔡建豪、謝明明

【本報訊】杏花邨管理處前日貼出通告,指第十六座一名住客再次證實感染非典型肺炎,消息令部份居民震驚。因為該病人出院後已返回家中,意味着病毒可能已經由他帶到社區。據了解,該名復發病人姓鄧,年約四十多歲,從事會計工作,與太太、母親、姊姊及兩個姪兒共六人居於杏花邨十多年。
東區區議員陳添勝表示,據他從瑪嘉烈醫院了解所知,該病人於四月一日發燒,初次出現非典型肺炎症狀,四月七日到瑪嘉烈留醫,院方於四月十三日證實他感染非典型肺炎,但五、六日後已退燒及呼吸正常暢順,照X光肺片清晰。瑪嘉烈醫院表示,由於鄧先生康復情況理想,故讓他於四月二十二日出院。

返家後三日復發
不過鄧先生返家後三日突然復發出現發燒症狀,他立即到東區醫院求診。院方得悉他曾患非典型肺炎後立即為他用藥,至本星期一再次證實他染上非典型肺炎,而其居住的杏花邨第十六座亦再次成為「疫廈」。據了解,衞生署曾派員上門了解情況,確定鄧先生返家後沒有離開過寓所,其家人暫時未出現病徵。
衞生署發言人稱,在已出院的七百五十九名康復者中,有少於十人返家後復發,原因未明。黃大仙醫院行政總監陸志聰昨在黃大仙區議會上表示,至本月二十八日共有三百一十二名康復者入住該院療養,其中二百五十三人已出院,但有八人在療養期間病情惡化,須送回瑪嘉烈治理。

類固醇壓抑病情
鄧先生的鄰居批評當局太快讓病人出院返家,可能把病毒帶到社區。「見到佢出院以為已經安全,點知會復發,原來重有危險。」根據醫院管理局的臨床做法,「非典」病人最少在病發後二十一日或退燒後七天,症狀完全消失後才可出院。陳添勝指瑪嘉烈醫院根據病人自稱在四月一日開始病發起計剛屆滿二十一日,到四月二十二日便讓鄧先生出院的做法太輕率。
瑪嘉烈醫院醫生指,四月初是發病高峯期,該院病床及人手緊張,讓康復情況穩定的病人盡快出院無可厚非。瑪嘉烈醫院發言人稱,院方已提醒出院病人若身體狀況惡化及出現病徵,需到急症室求診,並提供「出院須知」(見表)供他們參考。
醫學專家指病人復發,可能是因為服用藥物後壓抑病情,其實未徹底清除病毒。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稱,由於類固醇會壓抑肺炎症狀,故停止服藥後免疫系統可能會反彈攻擊肺部,而醫學界對這病毒了解太少,「冇人知(復發者)會唔會再傳染畀人」。醫院藥劑師學會教育項目總監崔俊明稱,非典病人停藥後再發病,可能顯示病毒未被完全清除。

病毒變種難斷尾
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鍾尚志向本報表示,若病人體內仍有病毒,便可能經分泌物或排泄物散播開去。他說醫學界已不斷修訂臨床判斷指引,並透露正研究測試病人血液,確定無帶有病毒才可出院。
港府強制懷疑感染者家人家居隔離十日,但康復者卻不受此限制,一旦復發便成為病毒散播漏洞。醫療政策評議會主席郭家麒認為,當局應強制執行康復者出院後需隔離十日措施,否則可能令病毒擴散,他說康復者復發,顯示引致非典型肺炎的冠狀病毒可能已變種成為「斷唔到尾」的病症。

杏花邨及附近一帶地區,因為該屋邨出現非典型肺炎患者而加強防疫工作。韋志滿攝

杏花邨十六座一名非典型肺炎病人治療後再度發病,需要再入院留醫,家人也要再度隔離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