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的背後意義,在於提升生活質素,透過各種預先的安排,為自己和家人的將來所需作好準備。這些需要包括結婚儲備、置業首期,甚至子女教育、退休生活等中長期的目標。因此,投資理財跟人生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不過,有很多人卻覺得投資決策甚為艱難,而問題往往出於失去自己的方向,尤其在逆市及零息環境中。
其實投資理財要得心應手,並不困難。重點更不在乎你是屬於甚麼性別,或懂得多少複雜的投資算式。
自古以來,成功的投資大師都是充滿人生智慧,如果不懂得先運用個人所擁有的智慧去理財,對那些專業名詞與計算公式就只會產生迷惑,對投資毫無益處。若投資信心不夠堅定,更會被投資市場的短期波幅弄致迷失方向,或會受市場風吹草動所影響,把計劃周詳的投資決策始亂終棄。
建立投資理財的信心,與建立其他人生信心一樣,需要累積經驗與智慧,而最佳的方法就是從學習傳統的智慧開始。
如面對現時受非典型肺炎影響的市況,企業盈利惡化,百億救市措施又難免令香港的財赤問題加深,香港股滙亦隨時會遭受炒家狙擊,股市難逃反覆尋底的走勢。
若套用「熊市逢高必走,牛市逢低必買」這投資智慧,現時肯定不是撈底的良機。投資者應以保留實力為上策,並可轉攻債券或另類投資。
如果你早已認定熊市來臨,因而遠離股市,並投入債券市場或債券基金,那麼筆者相信,這些智慧應已為你在過去一年成功賺取了不錯的回報。
此外,向一些大師級人馬學習他們的投資智慧亦會有幫助,而且很多時侯你會發現,在他們成功的背後,其理念原來並不復雜,甚至簡單而有效。
以股神畢菲特為例,他的投資哲學是「買進好公司的股票,並作長期持有」。原來就是這麼簡單。
他喜歡買入在任何經濟情勢下都有機會獲利的企業股份,選取一些股價趨勢長期向上的股票。當他投資於某企業時,不論是否有機會參與經營,他都是以企業主人的心態去看待投資,只注意這家企業的營運績效、獲利能力、實質價值,而非每日股價的波動。
然而,由於大多數人投資股票時,都只會把自己看成一個想賺取差價的投資者,而非企業股東,結果便是只在意股價每日的變動,使自己容易迷失方向,作錯決定。
成功理財並不高深,筆者希望讀者能從上述例子中,吸取當中的智慧,並積極去發掘更多大智慧,為自己設定合適的投資策略,達成理財目標,為自己將來的生活鋪設平坦道路。
今期之後,理財茶座將會和各位讀者暫別,多謝各位讀者過往的捧場與查詢,並祝各位身體健康,事事順遂。
吳志凱
認可財務策劃師
電郵: